发表于 2023/03/17 10:29:31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3/03/17 10:30:50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3/03/17 10:39:41 来自 浙江宁波
第十一次人大,叶剑英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3/03/17 10:40:24 来自 浙江宁波
这本语录可以收藏做古董了吧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3/03/17 15:16:24 来自 浙江宁波
那时候真的没钱,尤其是农民一年到头只有在年底生产队按照全年家里称去谷和家里劳力工钱相抵扣, 有剩余才看到钱,有的人家还倒欠队里呢。我家堂妹下午肚子饿死吃冷饭没有菜用酱油伴伴,被她妈打骂一顿,意思是不能用酱油伴饭 要用咸菜露。因为同样咸度,酱油不知比盐贵多少!多少年过去了 我们见面有时还要说起此事,不胜唏嘘!
|
发表于 2023/03/17 16:40:51 来自 浙江
发表于 2023/03/17 16:46:54 来自 浙江宁波
父母工资30几元,2.5元也是巨款
|
发表于 2023/03/21 10:42:14 来自 浙江宁波
我所上的小学不仅有镇上的学生,还有来自农村的。
还记得1981年初,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报到时,缺席了几个同学,都是农村生,班主任负责去最远的学生家,让我们几个班干部去就近的同学家了解情况,叮嘱我们,如果是同学家里交不起书学费,先来学校上课,到时可以申请减免。 我分配去了离镇上五里地的一个同学家,家长很热情,但说到孩子上学的事情,同学家长也很无奈,说是家里穷,供不起两个孩子读书,我同学弟弟刚读一年级,明显比哥哥会读书,所以只能把机会留给弟弟。说实在,当时我很震惊的。我们把班主任的意思转达给了同学家长,让同学第二天去学校。 后来,学校给那些同学减免了费用,我们班上没有人辍学。再后来,其实是当年搞了承包到户,农民手里有了点余钱,再也没有同学因为交不起书学费而不来学校了。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