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24/05/09 10:12:38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4/05/09 11:28:33 来自 浙江宁波
哎,没办法,不是给医院送钱,就是给这些保健品送钱 太难了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4/05/09 11:44:07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4/05/09 12:00:51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4/05/09 12:02:47 来自 浙江杭州
敬老院关进。走都走不出,就没法受骗了。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4/05/09 13:10:44 来自 浙江宁波
没办法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4/05/09 14:10:30 来自 浙江宁波
我们小区门口有个和也
看一大帮老人天天在那聚会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4/05/09 14:31:39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4/05/09 16:10:28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4/05/09 16:46:54 来自 浙江宁波
遇到这种糟心事,建议花点精力找证据,让监管部门介入处理,这个处罚的结果对老人是最有说服力的。取证的过程虽然会有点麻烦,但只要抓住关键点,成功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首先是商品的检测报告,目前检测报告造假非常普遍,而报告造假对商家是致命的,在购买商品时,设法把报告、生产许可等材料拿到手,后续的处理会顺利很多;从法律上来讲,你索要相关材料,如果对方不给,同样违法,如果对方不给,你把这个索要的过程证据留下来,也同样有效。 第二,从不合理的定价着手,看看在销售环节有没有明码标价,一般情况,他们为了留住老年消息者,不至于被高价吓退,在陈列商品时,不会轻易把价格告诉消息者,他们会通过话述,营造现场氛围等手段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大家情绪比较激昂的时候,冷不丁报出所谓的原价和优惠价,让消费者上钩,这样的行为同样违法。当然,只要宣传中涉及优惠什么的,可以让他们出示销售记录,提供不了就涉嫌虚假宣传,提供了又可以作为销售额的证据; 第三,一般保健品的宣传过程中,都会夸大其功效,你可以采集相关的证据,如果坐实虚假宣传,同样可以处罚; 从我经历的几起消费纠纷来看,按这样的思路去做,成功率90%以上。但有一点你要把握好,当心对方狗急跳墙,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你仅仅对自己的损失进行主张维权即可,不要想着把对方端掉。如果你维权成功,一来可以挽回自己的损失,二来这个处理结果,对老年人有足够的说服警示作用,你可以试试。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