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李黎全款购入青岛市某小区一套总面积为110.25平方米的住宅。买房时,本就是建筑行业从业者的李黎对公摊面积格外关注,反复向销售人员咨询了关于公摊面积的一些问题。
当时销售人员告诉她,因为小区楼栋属于超高层建筑,达到55层,考虑到避难层、电梯高度等因素,公摊面积占比会达到31%,但实际收房时可能比这个数值小。 李黎出示的购房合同显示:总价值120余万元的110.25平方米的套三房屋,套内建筑面积为75.24平方米,公用分摊建筑面积为35.01平方米,公摊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约31.8%。 然而,2021年9月,准备收房的李黎傻眼了: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超厚的墙壁、逼仄的空间、3间小得可怜的卧室。她找验房师测量后发现,实际套内仅有61平方米左右,3间卧室没有一间超过9平方米,主卧甚至无法放下双人床。 李黎后续向售房方询问得知,从合同上显示的套内面积75平方米到她实际测量的61平方米,差值主要体现在墙体的厚度上,外墙的一半厚度计入套内建筑面积。“将近1米的外墙,有一半的面积算作业主的套内建筑面积。但是开发商销售时没有说明,而且在销售时有意混淆‘公摊’‘公摊系数’‘公摊率’‘套内建筑面积’等概念,各种专业术语堆砌起来,直接就被绕晕了,根本没想到实际到手的套内面积这么小。” 直到依法维权时,李黎才得到“官方”口径——小区房屋的公摊面积占比是46%。“这就意味着我们花了上百万元买到手的房子,实际上将近一半都不是自己住的,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情况,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购买。”李黎说。和李黎同小区的姚女士购入一套复式上下楼160平方米的房子,结果到手的套内面积只有90平方米左右。“难道我们就只能认栽吗?”李黎说,为公摊面积花的钱不只是买房时,之后的物业费、供暖费等都要继续买单,这些“消费暗区”的存在让人很不满。 ![]() 上述的情况天天在上演,被购房者抱怨。众所周知 ,内地的公摊是从香港学习的 ;众所周不知 ,香港在2013年就彻底取消了公摊。 2012年12月,香港政府发布通告,从2013年开始,二手房销售要用“实用面积”来标价;2013年4月,香港政府发布《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新房只能用“实用面积”来标价。如果不按照实用面积来标价,坚持把公摊面积包含进来,就会吃官司,罚款100万-500万港币,还会面临3-7年监禁。从此,香港房地产彻底告别公摊。可笑的是,已经发生了近10年的事情,居然是一个冷知识! 内地的预售制和公摊都是跟香港取经,预售制是全球通行规则,香港只是照搬,但公摊可不是全球普遍,它的确是香港的创新。公摊是香港创造出来的,不是世界通行规则,国际上没有“公摊面积”这一说法。 但我们可以探讨一个问题:是谁给香港带来了公摊?大部分人都认为是李嘉诚。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初创者不是李嘉诚,而是霍英东。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8/16 21:24:18 来自 浙江宁波
公摊面积和预售制度是房地产最恶心的销售方式,天天想着与国际接轨,好的东西不接轨,坏的东西想方设法去接轨。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8/16 16:54:19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8/16 19:15:26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2/08/16 19:52:59 来自 浙江宁波
公摊面积确实是霍英东发明的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8/16 19:56:38 来自 浙江宁波
国家应该规定套内面积部分价格 和套外建筑面积部分价格 二部分价格,就像在日 美买商品分商品价格和商品含税价格一样才是明白消费。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2/08/16 20:12:48 来自 浙江宁波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