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功在千秋话“吴潜”  [复制]

阅读[] 回复[3]

发表于 2023/07/14 07:25:38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吴潜,字毅夫,号履斋,为南宋中晚期名臣。宝佑四年(1256年)春,吴潜以观文殿大学士授沿海制置大使、知庆元府。吴潜在庆元(宁波)三年,秉承"渠田相生"的理念,注重水利系统化的建设。伟人毛泽东曾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吴潜是掌控水利命脉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四明谈助》记载:宝祜年间,丞相吴潜来治郡,三年,凡碶闸堰埭,皆为修改,又于郡城平桥南立水则(旧有淳祜二年郡守陈垲立的平水尺),书“平”字于石,视字之出没,为启闭潴(蓄水的意思)泄之准。“水则碑”,位于宁波海曙镇明路西侧平桥街口(原平桥河),明清两代续修,大部分石亭建筑为清道光时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平”字碑。




处于它山堰不远的洪水湾,是一道隔绝江河的堤坝。《四明谈助》记载:(洪水湾),去它山堰里许,河流罅(裂缝)而外泄,江潮溢而内攻,溪江合湾之左右,漫为壑,而它山之水始不得东注。民久病之,淳祜年间,尝立石塘以障。已而,水穴其旁边,堤溃如昔。宝祜年间,判府吴潜即其地为坝三:一濒江以御狂澜,一濒河以御罅(裂缝)漏,一则介其间为表里之拓。

洪水湾江堤溃败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北宋时期,鄞县令王安石曾亲赴洪水湾实地考察。《鄞县经游纪》记载:至小溪,以夜中。质明,观新渠及洪水湾,还食普宁院(今洞桥村的“天王寺”)。洪水湾古塘遗址,位于海曙鄞江镇它山堰村,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于此置碶,宋淳祐三年(1243)秋在此筑堤,堤高二丈,阔一丈二尺、长十二丈、耗工372工,化钱87贯290文。宝祐三年(1255),制置使吴潜就其地置三坝,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后中、外二坝垫于江中,只存濒河一坝,称为“洪水湾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咸丰七年(1857)、民国十三年(1924)几次重修增筑,旧塘长105.6米,1924年重修后长达320米,高4.16米,为一条坚固石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因官塘被拆,上下游设障等原因,此塘于1988年在其东侧段改塘为闸,建成洪水湾排洪闸,以提高排洪能力。现仅存西侧石塘遗迹约180余米,均由条石砌筑,上覆石板而成。洪水湾塘历史悠久,是它山堰重要配套设施之一,已列入它山堰保护规划之中。



吴潜在宁波三年,全面系统的治理整合碶闸堰坝:南乡的陈婆渡楝木碶,西北高桥乡大西坝,府城南门奉化江北岸的澄浪堰(当时称“郑郎坝”)。。。这些古老的水利工程,有的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澄浪堰,历经800年风雨沧桑,为迄今宁波城区仅存的最古老的水利航运设施。

“水利兴,五谷丰”,护佑着一方生命,灿烂了千年岁月。余姚三七市有叫“吴泽浦”的浦河,浦河上有座高大的“无泽桥”,浦河边还有座“吴侍郎庙”;慈江与管山河的交汇处有座“讴思庙”。兴修水利、惠泽万民的的吴潜,世受香火供奉,被永世讴歌怀念。





公众号:君独在




[恭喜,此贴已于2023-07-14 10:50:38 在江北区 被 车前子7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3/07/18 09:27:02 来自 浙江宁波

水利兴,五谷丰。

    发表于 2023/07/18 11:33:33 来自 浙江宁波

    做对百姓有利的事,不管哪朝人都值得尊敬!

      发表于 2023/07/18 11:49:45 来自 浙江宁波

      谢谢车老师推荐!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