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听闻“脱不下的长衫”、“啃老”等这类词语,老刘哥不由想起自己表弟来了:
表弟是姑姑儿子,比自己小了几岁现在也50出头了吧。他从小是外婆(也就是老刘哥奶奶)养大因此也从小跟在老刘哥身边玩,直至其上小学读书去,这样2人感情挺好不在一起也常在联系。表弟聪明但贪玩读书也不上心,家里条件在当时也算好,姑父承包了乡镇水泥预制品厂,在那个“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年代读书好坏大人确实也不咋关注。稀里糊涂表弟初中毕业了,因成绩差也没学校好上。15-16岁半大孩子家里条件不好的就去工作挣钱了,表弟还不想做工更不想在父亲厂里和水泥浆打交道。姑父经过一学校朋友指点:这样年纪就出来工作以后没啥用场,反正你也不差钱还是让儿子继续读书,只要他用心读出路会更好~~~;父子俩经过艰难交流沟通终于达成一致:继续读书,基础太差重读初二、初三。在那个学校朋友帮助下表弟又重新读书了,且休息天姑父还请家教老师来家里给他开小灶。这样内外结合下,表弟中考时分数上了当年中专分数线更不用说高中分数线了。这时候姑父和表弟眼光是上大学了,于是放弃上中专去读高中了。经过高中三年刻苦学习终于考上了省城一高校,全家包括我们很是高兴毕竟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生啊。这样他离开家乡去上大学了,有了距离间隔当时通讯也不方便联络自然就少了。几年后表弟回来了居然没毕业也就不能分配工作,具体原因听说是在校期间自由散漫、依仗家里有钱在外租房自住、旷课又挂科好几门。事已至此姑父也没啥好责备,就让他自谋职业。只是表弟自认为自己上过大学在省城见过世面不愿再接受普通打工人生活,也不愿意接受父亲让他接手水泥制品厂的安排,认为一辈子玩水泥钢筋类粗重活没意思更没出息。正好姑父那边有亲戚在广东开厂搞电子类产品也是表弟大学所学专业,就要求姑父给钱投资也去那里开厂去了。
转眼20年过去了,除了逢年过节表弟回来团聚外,他在广东那边厂子开的咋样,他不说我们也不好问,就知道他结婚了也生儿育女了。疫情期间他们全家回来了,本以为疫情结束会继续回广东但一直没回去。后来听姑姑说不回去了,在那边已经有好几年厂子不赚钱,姑父也上年纪干不动早些年就已经把水泥预制品厂卖了。只要表弟不瞎折腾一大家子人靠这些钱过过普通人日子还是没问题。一手好牌就这么稀里糊涂打成这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