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毕业的医学生数量超百万,但是最后成为医生的却甚少。
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为何每年毕业的医学生那么多,医生却少之又少?
原因引人深思。
医学生毕业之后,只是完成了学业,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医生了,就可以去医院执业了。
像法律系学生毕业后需要通过司法考试拿到律师资格证,才能成为正式律师办理案件一样,医学院毕业生也需要具备同样的操作。
医学生毕业后,一定要在参加相关的专业考试,并考试通过,拿到医师执业资格证后,才取得了医生的准入资格,才算是跨入了医生的门槛。
数据显示,每年的医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为20%-2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一场医师资格证考试,就能在百万医学院毕业生中硬生生地刷下来一大批人。
医院有很多门诊一样,医学院里的专业也分门别类。
不同的专业代表了今后的职业方向,而并不是每一个专业最后的职业指向一定是医生,比如选择护理学的将来会从事跟护理相关的工作,选择药学的会从事跟医药相关的工作,选择口腔学的会从事跟口腔相关的工作。
所以尽管医学院每年的毕业生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毕业生的专业都适合向医生发现发展。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还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跟自己上学时学的专业并不相关。
相信这也是医学院毕业生其中一部分人的求职方向选择特点。
即使考取了医师资格证,迈入了医生的门槛,还是要从医生小白做起。
医生职业的特殊性毕竟跟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也决定了医生必须具备知识和实践等各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因此,成为医生之后,想要继续晋升,需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医学技术,晋升之路相对比较漫长和艰难。面对晋升的漫长和能不能晋升的未知,让部分医学生望而却步。
医生的收入跟晋升的职称是直接挂钩的。
职称越高,收入也就越高。
对于刚毕业进入医院的医生小白,工资相对来说比较低。
很多医学生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读完了硕士、博士,年龄摆在那里,即使他们知道未来他们的工资会提升,但是面对现实情况,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选择选择一些收入高的工作。
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网上也不乏医生受到病人及病人家属伤害等的伤亡新闻。
有些医学院毕业生感觉自己不能承受这种威胁到生命安全的风险,所以就没有把医生当做自己未来的就职方向。
此外,当今有些医院存在部分医生收受病人贿赂、红包等现象,被知情的病人投诉。
看到医生行业的这种“黑暗”,部分对医生职业有憧憬的医学生就会感到失望,好感度下降,也不愿从事相关的职业,或者不愿与这样的“黑暗”为伍。
附:
医生的职衔
初级职称(医士、医师/住院医师)、
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副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
正高级职称(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