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刘姥姥,不像她女婿饿肚子还躺平,她敢想敢做,放下尊严去借钱,不行动100%不会成功,行动了万一成功了,她说:不成功就当我乡下老太婆去帝都见见世面,也不枉此行。第一次进大观园通过周瑞家牵线搭桥,借到了20两,原因①是王家没忘旧交,②是刘姥姥睿智。二进大观园是刘姥姥不忘滴水之恩,渡过难关后次年丰收立马把头茬的应季瓜果菜疏送到贾府。。。更可贵的是贾家落难,巧儿被她舅舅卖到妓院,刘姥姥倾其家产帮巧儿赎身,形成了显明对比,王世仁简直不是人,而刘姥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仗义往往屠狗辈。。。
![]() 第二个是贾芸,勉强跟贾府还能攀上点关系吧,血气方刚的年龄会放下尊严,为了有个工作(大观园绿化工程)求爷爷告奶奶,送礼要钱但他没钱,找他舅舅借不肯,一个放高贷混混却不要他写借条也不要他利息居然能把钱借给他,曹公为什么要这么写,可能原因是有时候所谓的亲人还不及混混无赖仗义。。。当然后来贾家败落,贾芸也知恩举报,他的人生也是从低往高走。 ![]()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5/02/03 10:57:53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02/06 15:14:04 来自 浙江宁波
曹雪芹的原著只保留下来八十回,贾芸的结局并未明确交代。按我对红楼梦的理解,最后所有人都应该死了
红楼梦,本来就是一个人跑坟头做了一个梦罢了,所以红楼梦全书角色多达983人,但是:没有一个新生儿降生!(指曹雪芹的原著,即前八十回) 曹雪芹在第五回铺就的伏笔,可知死亡是《红楼梦》的咏叹调。 所以,所谓的有善终只是后人假想罢了。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