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事起能勉强吃饱饭了,但还是很穷,那个时学校门口麦芽糖是一分一块,偶尔父给几分钱,但也舍不得花。。。那味道说是人间美味都不为过,我村是大村,村里学校有食堂,由于父毌海岛上给生产队晒海带攒工分不在家,就食堂搭火,中午在学校,蒸满满的一饭盒,这个时间饭盒是铝制,根本没不锈钢,但蒸盒米饭那个好吃,一直都没忘记过。
![]() 晚上就需要自已解决,虽说有爷爷奶奶但那个时候实在穷,老爸有七个兄弟姐妺,都自顾不暇。记得回家第一件事拎下饭篮(竹编的专门放剩饭),有就吃个冷饭团充饥。那个时候有什么零食,有也是过年时买点瓜子,花生,酒糖等都要凭票供应,居民户还好点,农民子女平时也就眼巴巴望居民户同学有零食吃。 ![]() ![]() 接下来就要做饭,无论寒暑,饭都要多烧点,以便明天早上吃,每次烧饭总要煨几块年糕,煨的技术不行,都是炭灰,拍拍就吃了,吃的满嘴是灰。年糕吃完,米饭香也出来,米糊滚出锅盖外时(过去米没有精细,糙米中滚出来的米糊其实米皮含脂肪俗称粥油,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在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可以代替奶粉把小孩养大的)把猛火撤一些下来,留下炭火稍微焖一会,锅巴发焦时有轻微的响声。。。我最爱就是铲锅巴吃,一口下去,米香混着柴火气在齿间迸裂。 ![]() ![]() 不说了,捣老古要下雨的 ![]()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5/03/07 16:24:42 来自 浙江
发表于 2025/03/07 14:17:35 来自 浙江宁波
对了,我小学文凭大印是盖有:文化大革命领导学校小组的公盖,到初中印就是乄乄乄学校了,那个考上中专可以做老师的后来出了四个老师,其中一个纺织学院的,考上高中后来也就出了一个一级大法官(职称,并不是他多利害,从不参加同学会),一个985博导,这才是正真的牛逼,不过也快退休了。.可惜我家那是实在穷。。。 ![]()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5/03/08 06:15:41 来自 浙江杭州
支持一下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