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因所谓的颈部肿块,去了鄞州人民医院的普外科就诊。在查了血常规和B超后,医生诊断为“颈部肿块,淋巴结炎,皮肤感染”,进行了为期六天的“抗炎治疗”,打了6天的青霉素。
在一个月后的12月初,因肢体麻木再次就诊。查出了肺部和脑部的占位性恶性肿瘤。在经过PET CT和权威的病理检测后,确诊为广泛期/四期的小细胞癌。从医生口中得知,癌症三期已处于晚期了,四期(广泛期)已经发展到了末端。且小细胞肺癌扩散速度极快,从确诊到无法独立下地行走,也就20天不到的时间。 黑色幽默的是,11月初诊断的所谓“右侧颈部肿块”,即是病理报告中右侧淋巴结穿刺的位置。这个“前肿块”,硬生生变成了肺癌四期的恶性转移肿瘤。 作为家属和至亲之人,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疾病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心中同样萌生出一个想法,既然是扩散速度极快的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如若在11月初就诊时能立刻发现,是否能对病情的控制起到更好一些的效果?因为漏诊导致的这近一个月的延误,是否太过可惜,医生在当时接诊时是否有相关遗漏的地方? 抱着这样的疑问,带着门诊病历和各类报告。敲开了鄞州人民医院,医患沟通办公室的大门,客客气气的表明来意,告知来由,咨询,商讨之前的就诊是否有值得复盘和纠错之处?接待的这位医生态度是很客气的,接收了相关信息材料,说会尽快给与回复。 这一等就是十天。十天后联系医生,从初次就诊开始说起,结合病情主诉和相关症状,大概的意思就是按当时的情况,很难联想到终末期癌症的可能性。漏诊难以避免,这点倒也尚可接受。 然此时画风突变,这位医生的说法演变成了根据鄞州人民医院肿瘤科专家所说,早一个月治疗,晚一个月发现,对病情没有太大影响。甚至于治疗和不治疗,差不多都只有六个月的生存期寿命了。最多就是生存质量的区别。 我咨询过其他权威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结合目前使用的免疫疗法药品说明书。对这个治疗与否都只能活六个月的说法严重存疑。遂再次询问这位医生,这话是贵院肿瘤科专家说的么?避而不答,若需要这方面的意见,请专家给我们亲自把脉,做全面评估。 也不知这位医生口中的肿瘤科专家所下的结论,是其随口一说还是确有其事?或者大胆的猜测一下,根本就不是所谓专家所说,纯粹只是自己凭经验这么一说,好打消患者家属的质疑罢了。 于是甩给了这位医生一张正在使用的免疫药的说明书。随即又改口说又去问过专家了,按照说明书中的方法治疗,确实能达到我所说的生存时间。由此看来,对于恶性肿瘤该怎么治,还需要患者家属给出诊疗方案喽?滑天下之大稽。这种前后反复的说辞更难让人信服。怎么治疗医生不是原本就应该比患者更了解才对么? 接下去就变成了避实就虚,太极八卦时刻。治不治都只能活六个月是鄞州人民医院的专家所说么? 如果你需要相关帮助,我帮你联系专家。体制内的大佬们惯用的手段,问一答二。追问的紧了,那就是转述不严谨,对此表示抱歉,虚心接受批评。 说结论吧,医术水平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甚至于部分非医生技术问题的漏诊,自始至终也不能完全避免。这都能理解。但是,出了问题立刻甩锅推卸责任,甚至于仅凭经验,信口一说的行为不可取,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这么多年了。也不是所有患者都是这么好糊弄的。宁波也不止鄞州人民医院这么一家医院。恶性肿瘤的治疗也有权威指南,就具体这件事本身来讲,六个月生存期不符合客观事实,也无法让患者家属在心理,情感上接受。 经过此事后,有意识的接触了多位曾在鄞州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只能说,有相当一部分人有负面感受和经历。我楼下的邻居喉咙囊肿,医生所说的十多分钟手术变成了近俩小时,让一堆实习生来围观学习,还把人家原本好好的声带割裂了,再让患者自费配药治疗割裂的声带。我表妹带孩子在临下班时去鄞州医院就诊,着急下班,态度敷衍了事。癌症治疗同病房的老人说,鄞州医院除了标准化的放化疗有效果外,肺癌的咳嗽一直看不好,其他方面效果也不太好,转到现在的医院才有所好转。我本人手指的一点点外伤,在鄞州人民医院配了支五六十,七八十块的药膏,抹了四五天毫无效果,社区医院的外科医生说这药膏治外伤没用,给配了几块钱的聚维酮碘溶液,三天彻底搞定。堂堂三甲医院,让社区医院的医生啪啪打脸。这就是三甲医院的水平? 知耻而后勇,有不足莫推诿,虚心接受,认真改之。用负责任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水平,让质疑者闭嘴,才是你们该做的。 ![]() ![]() ![]() ![]() ![]() ![]() ![]() ![]() ![]() ![]() ![]()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