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酒桌上已经很少有人“劝酒” 了。因为大家都知道“浅酌怡情,多喝伤身。”过量饮酒不但伤身,而且误事,如果强行劝酒还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作为一个耄耋老人,我想说句心里话:对于年老之人不但不要劝酒,最好也不要“劝食”!
在饭桌上,很多晚辈为了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常常不但做了好多菜肴热情地邀请老人多吃点,而且还会不停地将菜夹到老人的饭碗或菜碟里,不使用公筷造成的危害尽人皆知,姑且不说,其实这样的“劝食”还会让老人左右为难。
面对亲人们热情地夹过来的美味老人们难免会心里做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不吃吧,似乎有点不通人情,盛情难却啊!不能漠视孩子们的一片孝心;吃下去吧,又感到有愧于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于是乎,这夹过来的的珍馐佳肴却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
这绝对不是老年人故作姿态,更不是不识好歹,而是有老年人特殊的原因。
首先,他们有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因生活环境而形成的口味。比如:老宁波从小吃惯了母亲的“一镬出”,也就是饭镬里蒸熟的蔬菜,一直以来就喜欢吃一些清炒或开水焯一下的时蔬,对于煎炸食品(特别是油炸的)一概远而避之,不要说那些年轻人喜欢的KCF、麦当劳,就是熏鱼、油条可能也是不吃的!而上海人就喜欢重油赤酱,四川人则独爱麻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么。
其次是出于养生保健的考虑。年纪大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比如本人一般在中午会吃一些鸡、鸭、猪肉之类的白肉、红肉,浅尝即止;晚上基本上就不吃油腻的肉类了,海鲜是我的最爱(因为我是老宁波),但也不会贪食。各人有各人的养生经,年轻人最好能给与理解和尊重。
另外,老年人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免不了有一些忌口,有些忌口又不便明说,夹过来的菜肴吃下去既不对胃口又伤身体,不吃下去既不礼貌又怕浪费:岂不左右为难。所以在席间大家还是各取所需为好。
说实在的,与老年人一起用餐,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老人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吃得正好就是最好。而老人也应该预先告知晚辈自己的口味和忌口,最好是少参与孩子们的饭局,各得其所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少吃多滋味,多吃伤身体!”对大家都是适用的,特别是对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