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后芋艿就可以收获了。
收获芋艿,我们称为“掏芋艿”。先要割掉露在墩头上面的茎和叶,然后将钉耙使劲地从芋艿植株的外围四周插入土墩,直到把旁边的泥土全挖松动后再用力一拉,一部芋艿就连根挖起来了。因为春天种下的芋艿种,这时已在下面渐渐缩小,而它的上端又长出了块茎(俗称芋艿头),芋艿头的四周生长着许多芋艿籽。这些芋艿籽上面长叶子的叫明籽,没长叶子躲在地下的叫暗籽,生长好的芋艿母子连在一起直径有脸盆那么大,如果在掏的时候不小心很容易伤到芋艿籽,所以要特别仔细。掏起来以后,有的在田头就把芋艿头和芋艿籽挖下来,将粘在上面的泥土仔细地挖干净,这样拿回家,洗一洗就可以做菜了;而有的并不急于做菜的就将整部的芋艿连带泥土一起挑回家,收藏在避光通风的的地方长期保存,即可随时拿出来挖干净做菜吃,又可当做来年的母体。
芋艿只要收藏得法,一年到头都可以吃,是农家的长年下饭,家常菜。最常见的吃法是摘去须根,洗净泥土,不要剥皮,煮饭时放在镬梗上蒸,我们叫“毛压芋艿”,吃的时候将皮挖开一个小口,用筷子挑一点出来,蘸蘸酱油,香气扑鼻,就像是在吃咸蛋。记得当年做农民时外出割野草,我经常带的就是芋艿,中午到了,用几块砖头或乱石搭成一个小灶,生火做饭,没有高镬盖,更没有镬梗,就将洗干净的芋艿和米放在一起烧,饭熟了,芋艿也可以吃了,倒一点随身带着装在小瓶里的酱油,到人家地里摘几根大蒜叶,就像吃鸡蛋那样吃着芋艿、嚼着大蒜......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