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泥鳅(5)  [复制]

阅读[] 回复[4]

发表于 2025/05/20 09:46:18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好在这时农民为了继续种植春花作物,如:油菜籽、大小麦等等,还要赶着老黄牛耕地,而且我们乡下还有一句农谚:“儿子要亲生,土地要冬耕。”就是说除了绿肥田、春花田以外的空白田也得在冬天翻耕一次,一是为了冻死田下的害虫,二是冰冻可以让土壤变得蓬松。那时老黄牛拖老木犁耕地总是慢吞吞的,翻起的泥土下会翻出几条躲在泥土中的泥鳅或者黄鳝。有经验的老农民,一手扶着犁梢,一手挥动着长长的“呼啸丝”(打牛的竹竿),稳稳地指挥着前头的耕牛拉犁前行,而他的眼睛绝不会闲着,不时盯着翻起的泥土中跳动着的泥鳅、黄鳝,这些活物基本上逃不出他的手掌;而他后面跟着的一群孩子也是争前恐后与他争抢这盘中的美餐。(要不是老农有慈善之心,孩子们怎能欢天喜地地回家呢)不过,如果运气好碰上一个犁田新手,那孩子们的收获可就大了。他连牛都指挥不了,当然分不出心思再来捡泥鳅啦!­
隆冬雪飘,大地冰封,群花凋零,百草枯萎,泥鳅也进入了冬眠期。它已贮存了过冬的营养,等待春天的到来。由于这个生命在地下的存在,地表的植物藉此生机勃勃,在一片冻地之中,悄然长着一棵生机盎然的壮苗,这就是“泥鳅草”。悲哀啊!泥鳅让冬草生机盎然,冬草却在无意中向聪明的人们透露了泥鳅的踪迹,于是乎,顺着泥鳅草,人们用“泥鳅橇”挖出了睡眠正香的泥鳅。
说了那么多捕捉泥鳅的手法,其实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这些勤劳、聪敏的乡下人不但能用很多办法捉到泥鳅以丰富自己那乏味的餐桌,而且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同时还结下了很多“摸泥之交”,每每想起童年时的美好时光,怎么也忘不了一起捉泥鳅的小伙伴们。

可惜啊!那么多的奇思妙想、拿手绝活到如今已很少再有用武之地啦。因为随着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城市的不断扩大,大批农田正在悄无信息地消失,野生的泥鳅也随之慢慢减少,几近绝迹。市面上的泥鳅多半由人工培养,那些自称是“野生”的估计也不过只是“鱼目混珠”,看起来又大又肥,其实其口味和营养价值真是大不如前啰!­
“外面的天晴了,雨也停了,我们去捉泥鳅,小哥哥好不好?”儿时的歌谣仍在耳畔回响,可此情此景,恐怕再难重现了!­

[恭喜,此贴已于2025-05-23 08:36:59 在老年人之家 被 基度山人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5/05/20 15:20:19 来自 浙江宁波

泥鳅是难得的高蛋白,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可是好东西。

    发表于 2025/05/22 19:50:11 来自 浙江宁波

    春耕时,跟着耕地木犁后面捡泥鳅
      TA共获得: 回复:1
      美洲狮8
      美洲狮8 2025/05/23 09:18:25 来自 浙江宁波 举报 0 回复
      所以,候鸟一大堆都跟在后面,原来是捡吃的。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
      下一页

             

      发表于 2025/05/23 16:17:11 来自 浙江宁波

      虽然比你小了很多,但你写的抓泥鳅的方法基本都用过,小时候也是特别喜欢这类活动。
      这次的“泥鳅草”倒是第一次听说, 可惜没机会再去验证了。

      老师优秀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