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宁波“东海一号”深远海养殖大黄鱼首次大型产销签约仪式在象山举行,首批2万条大黄鱼将通过数十家分销商走进千家万户,在休渔季让市民也能尝到新鲜大黄鱼。 ![]() 深远海网箱养殖的大黄鱼。 当天下午,海洋与渔业部门、养殖经营主体、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及经销商、养殖户等齐聚一堂,见证科研成果的再一次市场化推进,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中,“东海一号”深远海养殖大黄鱼生产主体——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宁波汇舟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数十家分销商签订经销合同。这标志着,代表宁波水产养殖科研成果的深海远洋养殖岱衢族大黄鱼正式走向市场。 去年7月,浙江省首个现代化深远海半潜式大黄鱼养殖平台投入使用,在距离象山石浦镇约27海里的渔山列岛附近“顶级海钓海域”开展养殖工作。该平台采用箱体式结构,长82米、宽32米,海域占地面积相当于6个以上标准化篮球场。 “我们首批投放了72800多尾岱衢族大黄鱼苗,经过半年多的生长,如今到了最美味的时候。”宁波海发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盛科科介绍,“东海一号”养殖的大黄鱼与其他养殖鱼不同,其养殖环境得天独厚——渔山列岛周边是高盐富营养海域,拥有300多种浮游与底栖生物,是天然的饵料库。 “我们养殖的大黄鱼,生活水域深度可达13米,不喂饲料,以捕食水中天然的浮游与底栖生物为生,属于类野生养殖方式,因此肉质紧实不油腻,鲜美可口。”盛科科表示,此次选择5月份开展大批量经销签约,是为了抢占东海休渔季的海鲜空窗期,以优质养殖大黄鱼满足市场需求。
岱衢族大黄鱼是宁波传统海洋捕捞鱼类,但因过度捕捞等因素一度濒临灭绝。 为了让这“一口鲜”重回百姓餐桌,21世纪初宁波大学、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专家开启大黄鱼人工繁育研究。通过种质采捕、保活、繁育,目前已充分掌握繁育及养殖技术,并开发了耐低温、超雄等品种,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不过,深远海养殖大黄鱼在宁波尚属首次!”海洋与渔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宁波养殖大黄鱼均为近海养殖,如象山黄避岙西沪港、三门湾海域等,深远海养殖尚无先例。 据介绍,养殖模式亦具突破性,此前人工繁育的大黄鱼从未在深远海域养殖。从平台建设到投入养殖,经反复尝试与技术改进,终于试养成功。 目前“东海一号”平台可年产大黄鱼400吨,计划今年销量达200吨。 “我们已构建‘东海一号’大黄鱼线上线下销售网络。”经销主体宁波汇舟海洋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东海一号”大黄鱼市场零售价一般为128元/斤,因规格不同价格有所差异。线下销售受区域限制,线上销售则面向全国,从前期的市场调查来看,产品还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 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海一号”大黄鱼作为人工繁育养殖品种,从科研院所走向市场,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在养殖模式和产品品质上实现突破升级并迈向更广阔的市场,可谓意义重大,这将有力推动我市海洋渔业研究及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