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六年级儿子问我:"爸爸,现在高考复读生有450万,这些复读生家里都很有钱吗?他们晚工作好几年,那不是晚赚钱晚结婚好几年?”因为自己经历过偏科严重,考上大学又没去读,高复半年很焦虑也就没坚持下去。后面空档了2年,然后再追追的相当辛苦。而且多少对自己人生没有大学生活有点遗憾吧。所以一直的教育观念是:“应该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做什么要趁早,差不多过的去没必要死磕自己不擅长,但也别掉队。”面对儿子的质疑让我有点触动。是啊,时代不同面临的压力没有可比性。
为何越焦虑越复读? 就业压力倒逼"学历军备竞赛"。企业招聘卡"第一学历",985/211成硬门槛.2025年复读生中,45%目标双一流高校,清北复读班年年爆满. 地域鸿沟催生"投机式复读" 河南140万考生仅1所211,北京8万考生有26所211.复读生扎堆"低分高录"地区,民办机构年赚2000亿,打广告"考不上北大退全款". 升学通道逼仄,职教成摆设 职教本科仅占5%名额,中职生升学难.2025年专科生就业率超本科,但家长仍觉得"没脸见人". 复读的代价有多沉重? 应届生遭殃:900万应届生被挤掉本科机会,湖南辉县一中60%学生被迫复读. 人才浪费:复读生大学科研参与度比应届生低23%,扎堆传统专业,与人工智能,新能源需求脱节. 家庭经济破产:民办复读班年费8万起步,农村家庭掏空积蓄甚至借贷,复读失败者负债超10万。更严峻的是,晚就业导致家庭收入断崖——家长在赚钱黄金年龄为陪读放弃工作,复读生毕业后求职周期延长2-3年,如果考个研更久。三代人积蓄在"学历镀金"中蒸发 。 社会就业恶化:450万复读生加剧"学历通胀",企业招聘门槛水涨船高。2025年专科生就业率虽超本科,但起薪中位数仅3800元,而复读生扎堆的传统专业,薪资起点低,形成"高投入低回报"陷阱 。 破局关键 政策严控公办复读,职教扩招至45万,企业取消学历歧视.但改变需要时间——当职校生能和大学生同台竞争,当"三百六十行"都有尊严,这场围城才能真正解体. ![]() ![]()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