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
其实自古以来食品安全就是一大难题,早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挂牛头卖马你肉的说法,而在汉代和唐代的律法里面,更是将故意售卖有毒肉食的人得偿命这条律法都给写进书里了,但是从古至今一直都不乏有心存侥幸之人,所以到了唐宋年间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明里暗里的就吐槽,生活当中遇到的那些科技与狠活,像什么大米小麦或者肉类里面注水用来增重,或者是用香料煮腐烂的马肉掩盖气味或者是茶叶里面掺杮子树的叶子等等,宋代的文人周晖就曾经在他的《清波杂志》当中描述到,淮南的虾子一旦运到京城早就是又干又黑,既没卖相又没味道于是卖家便想出了一招先用“米田共”(人粪)浸泡一晚,让其变红再用水反复的清洗干净,这个虾米就会变得又红又润,不知道的人还会夸他一句品相齐全,这虾、肉、其实也是古代食品的高危地带,在晚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当中就有记载说嘉庆的初年,陈其元的祖父陈万森当时在四川某驿站工作恰好遇上了名将福康安巡刑边境,这个福大人他爱吃白片肉,而要做出这种肉就要将整头的猪煮烂才能入味,接待的官员便派人在驿站备了一口大铁锅,弄了一整头猪放进去煮谁知道正煮着那福大人的先遣部队就来了,说大人住的地方离这个驿站比较远,所以大人一到就得用膳用完了还得接着赶路。
但是此时的锅里的肉还没在煮烂这厨子急得没办法,只好爬上了灶台往那锅里倒马尿,陈万森在旁一看的大惊问他你是不是失心疯了,这厨子就道没办法这地方太过偏僻没有皮硝只能用马尿代替这样可以使其快速的烂熟。等这个福大人一到就开始吃饭他还没吃完,里面就开始传呼办差的人了陈万森一听顿感心惊肉跳,心想肯定是福大人觉得肉臭追责来了,谁知却是那福大人觉得这一路上其他地方奉上的猪肉,都没有这一次的美味而且还赏了他们好多好的绸缎这个算是好结局,但是这个福大人如果知道他吃的是撒了尿的猪肉,多半赏的不是绸缎而是一口封喉刀了。当然了这种事情在卖油这行自然也不甘落后的,在唐代段成式的神怪小说《酉阳杂俎》当中就有记载,说在庐山的脚下有一位卖油人他奉养母亲极为孝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孝子那知却突然有一天被雷给劈了,那他的老母亲就到处的哭诉冤屈认为自己儿子这么好的人,老天怎么这么不公平让他承受这样的冤屈,因为大家都说雷是打坏人的对吧?可是某天晚上这位孝子的母亲就梦见有一个人告诉她说:你儿子的食油掺假以次充好谋求暴利,我们用了他的油经常搞得乌烟瘴气活该被劈,他的母亲这才知道儿子干的事。以后就没再到处哭诉了,这样一个卖油的孝子他不仅坑了自己的街坊邻居可能也坑了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人,毕竟普通草民容易糊弄而有一些人你是糊弄不过去的,怎么说都得要给一个交代。
这《酉阳杂俎》是神怪故事集,里面还有一个妖怪卖油的故事,说是长安城的宣平坊有一位官员,他夜间回家因为要想抄近道就经过一个小巷子,这时候就迎面碰到了一位卖油人,戴着一顶大帽子他赶着一头驮了两只油桶的驴子,见到官员的车轿他并没有按照规矩避让,然后这官员的仆人见状便当即上前追赶,其实还没动手那个卖油人的脑袋就自个掉下来了,而那个卖油的人却像没事人一样,依然就赶着这驴子进入了前面一家破败的宅院。官员大惊立马就派人尾随其后眼看这个卖油人,到了一株大槐树之下突然就消失不见了官员便让人挖了足足有几尺深,发现了一个树洞都已经枯死了而在树根下面有一只大蛤蟆挟着两只铁质的小桶,里面都是槐树的树液然后边上又有一个超大的白蘑菇,但是这个蘑菇顶上的大伞盖已经没了,这时候大家才明白原来这蛤蟆就是驴而那两个铁质小桶,就是装油的油桶而那白蘑菇就是卖油人,据说当时附近的人买这个妖怪的油已经一个多月了,就是因为他卖的油又好又低价,人人都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结果等这事一曝光吃过油的人无不是上吐下泻,看看这个人类卖油要上狠活,可是轮到妖怪卖油干脆连油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