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5/06/30 08:22:46 来自 浙江宁波
分享到: qq sina
拒绝菊花被污名化很多人去祭祀去扫墓就送花,祖宗们都会被气活了。我们华夏的文明,花中四君子菊花一种被误解很深的花,很多人误以为它就是祭祀之花,这是因为文化入侵啊!菊花在中国上下历史当中,一直都是长寿吉祥的象征,不仅吉祥还值钱。一块钱的硬币上面印的就是我们的菊花,到了魏晋时期菊花酒被称为是不老酒啊,在志怪小说当中它也是一种吃了之后可以成仙的仙草。拾遗记当中就说了“背明国”有一种紫色的菊花,是太阳的精华味道很甜,人吃了之后不用饮食了,谁不喜欢长寿呢?古籍也记载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你看在广东小榄还有很多菊花的这种饭店,菊花鱼球。所以古人不仅要吃,还要戴苏牧说世事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红楼梦当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我们的贾母头上戴的就是一朵大菊花。古代的高人隐士皆爱菊,菊花就成为了隐士的象征,所以人们用“人淡如菊”来形容一个人高雅的品格,可以非常准确的说,中国古代没有鲜花祭奠的传统,不论送花圈也好、送花束也好、全部都是西方传来的,这是一朵受西方文化彻底污名化的中国名花,其实真相是,祭奠用菊花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欧洲传过来的假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不超过30年。70、80后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那个年代当中有人用菊花来去祭祀跟祭奠吗?首先中国传统祭祀节日是清明节,在哪里那是在春天,菊花开在秋天时间完全对不上,在没有大棚技术的古代不可能形成菊花祭祀的传统。实际上因为它开在了农历9月,古人认为它凌霜傲雪不惧严寒,又赶上重阳节被誉为是长寿吉祥的象征,古人赞菊花凌霜傲骨,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789年中国菊花第一次在法国马赛真正的种植,成功之后迅速传播到了众多国家,因为它开在了秋冬正好用于天主教的亡灵节、万圣节和秋日祭典,人家本来正发愁没有什么花可用呢,没想到从中国来了一种这么漂亮的花,折枝竟然能够养20天最适合典礼用,从此菊花在那边跟这些主题挂上了钩,1919年10月11号,法国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一周年的纪念活动,要给士兵的墓地献花,那10/11月份能有什么花?只有菊花,经过国际媒体的大肆的报道,就迅速传播到全世界,毕竟经济强国的影响力是很大哦。问题来了菊花品种有几千种,为什么选择白事用黄色跟白色两种,那这个就是额外谢谢吉田茂去世了,要举行国葬为了表明自己彻底西化,也因为吉田茂他本身就是一个天主教 徒,就抛弃了纸扎,然后按照欧美的礼仪,用菊花搭了一个巨型的祭台,从此以后这种黄白菊花的组合就流传下来了,随着90年代电视的普及中国人从荧幕当中看见了,西方先进生活的点点滴滴,原来结婚要穿白色婚纱,男女约会需要喝红酒,寄托哀思不是说要点蜡烛烧纸,而是一束菊花,菊花的黄白组合深入到了中国,为了方便,那么花店就可以买到这种黄白菊花。今天这种传统的仙草几乎变成了晦气之花,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哪怕在花艺课上面见到一个小雏菊,那根本就不是菊花都要气愤的要去投诉,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个文化概念的背后,一半是的印记你说自己到底是受哪边的影响,更大一些呢菊花本来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啊,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明明开在中秋、国庆、重阳,三大非常喜庆的我们传统节日之间,为什么非要跟白事绑定呢,甚至连创造这个用法的意大利人,都已经把它的花语改成了庆祝生命,作为菊花的祖国我们为什么非要抱着,非常不优秀的舶来文化不放呢?3000年的真传统真的打不过30年的伪传统吗。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够真正的再次文化自信,能够在重阳节开开心心的,我们可以头簪菊花互赠菊花道 一句重阳节快乐,健康快乐。
Author -关注 -粉丝
发私信 关注TA
{{item.Summary}}
{{item.business_hours}}
{{item.address}}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arrow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