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又到了。
想起七十多年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暑假里每天上午的必修课是到漕嘴头石坎边钓虾。
我家所在的下应乡柴家村和邻村王家之间有一条小河,小河又有几个断头的支流(就是宁波人俗称的漕嘴)。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趴在河岸边仔细地向水里张望就能看到鱼虾在水中悠然地游来游去,碧绿的河草在摇曳起舞,小螺丝伸出她那健壮的脑袋慢慢地在石坎上移动,大河蚌忽闪忽闪地吐着水泡...这儿就是钓鱼、钓虾最理想的地方。
我们没有专业垂钓者那么讲究的钓具。拿母亲的缝衣针在煤油灯上烤烤,看到针头发红的时候用镊子把它折弯成U形,或者干脆用大头针折弯就成了钩子。钓线就是缝衣服的棉纱线或二胡上的弦线,过年时从邻居家讨来的鹅毛管截为一小段一小段的就是最理想的浮标,最后到邻村一位“阿公”那儿,请他砍几根粗细不同的细竹竿,用小刀将竹节轮轮光滑,绑上吊线、钩子,一根钓虾钩子就做成了。
钓虾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钓饵,钓饵就是小蚯蚓。扒开角角落落的湿土,特别是表面有蚯蚓屎的地方,就很容易捉到许多细细长长的小蚯蚓,(红红的,活蹦乱跳的和又粗又大的蚯蚓是不能用来钓虾的)把它们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再加上一些泥土,拿上小水桶和渔具,约几个小伙伴,我们就出发咯!
钓虾最有趣的是钓明虾,就是钓线上不装浮标,放下吊钩后必须全神贯注地盯着水下,如果发现躲在石缝中的虾伸出细细长长的双脚,张开二把钳子将钩子往嘴巴里送去时,你更要心无旁骛地紧盯不放,一旦它把钩子完全吞进嘴里,你必须马上拉起吊钩,这样一只老虾公就归你所有了:如果稍不留神,拉得早了,它还没吞进钩子,虾就脱钩了;你拉得晚了,它把蚯蚓吃了而将钩子吐了出来,这样,不但你钓不到它,而且它再也不上钩了。
年幼好玩的孩子是不喜欢钓明虾的,他们没那个耐心,他们喜欢一次性依次放下五六根钩子,然后大家在一起说说笑话,做做游戏,只要有谁看到浮标动了就叫一声,这时主人过去拉起钩子,有虾最好,没有虾就重新装上蚯蚓再钓,所谓“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
清凉的上午很快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小伙伴们往小水桶一看真是多劳多得啊!钓得多的自然高兴,钓的少的明天努力,没有钓到的也不必懊丧,大家你两只我三只往你水桶里扔,说不定“讨饭做财主”反而成为最多的了。
我们就是这样在母亲河边沐浴夏日清晨的阳光,伴着带有泥土味的阵阵微风,唱啊,玩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愉快的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