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
有一句话99.9%的人都理解错了,就是人生七十古来稀。都是按照现代汉语的思维去理解的,人生70岁了自古以来就很少了,包括各类出版物都是这么说的,其实那样理解是错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出是杜甫《曲江二首》,杜甫是个人很有学问的人父亲是做大官的,杜甫自幼读书7岁能诗是饱学之士,读了很多的书,可以说是古代圣贤的书他都读过,他怎么可能说出人活70岁自古以来就很少这种没有逻辑和没有见识的话呢。
你比如儒家的三圣:孔子73岁、孟子83岁、荀子75岁,道家三圣:老子的年龄有争议但肯定少不了100岁、庄子83岁、列子75岁。墨家的墨翟活了92岁、禽滑釐70岁,其他的像公孙龙、邹衍、张仪、孙武、许行、鬼谷子等等都是活过了70岁的。那就更不用说古代的中医群体了,中医群体的平均年龄超过79岁,这些杜甫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他自己的朋友圈里面长寿的人就非常多,你像贺知章活了86岁张旭活了75岁,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太上皇李隆基已经活了73岁,唐代天宝年间沙洲地区80岁以上的老人他的占比超过现代,可以说70岁以上在唐朝那个时期比比皆是。
所以不是杜甫说错了,而是杜甫说的话当中是带有典故的,我们后来人不懂这个典故,就把杜甫的话给曲解了,这里顺便科普一下,另外一个误区,有人觉得古代的贵族一定比平民寿命高,这也是不对的这不是绝对的,你儒家的人普遍就没有人家道家人寿命长,是什么原因呢儒家都是做官的都是贵族,他们是入世群体劳心劳力内耗是比较严重的,而道家清心寡欲生活有规律粗茶淡饭自然能够长寿。
你看现在百岁老人哪一个追求什么高营养的大鱼大肉,都是粗茶淡饭自然饮食,还有人说古代的皇帝皇子寿命是比较短所以中国人的寿命短,这是太片面了你也不看他们是不是正常死亡的,古代宫廷斗争很严重很多都是被害死的,被下了药自己还知道渐渐就死掉了,你也不看皇宫的那些井里面有多少亡魂,而且皇帝这个职业其实是高危职业,有上进心的皇帝,他非常累事必身为,日理万机工作量太大能活得长那才怪。没上进心的纵情声色天天玩女人,天天喝大酒死的早,所以我们现代人很多观念其实是错的,这是我们文化断层的结果。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纠正这些,把这断层的东西给大家补回来。
杜甫说的七十古来稀不是说年龄,说的是仕途。杜甫是儒生,很多话是带有儒家的典故的,比如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有这么一段话:”大夫七十而致仕,苦不得谢,则必赐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做官到了70岁本来是要退休了,要把位置让出来给别人,如果没有人接替那么会享受特殊的待遇,皇帝就会赐给他拐杖和坐几,在朝堂上上朝的时候别人是站着他是可以坐着的,出外办事的时候要妇人去照顾他出使四方要乘坐朝廷专门派的专车叫做”安车“。他可以自称自己为”老夫“,一般官员到70岁也就退了换人了,但是一些肱股之臣对朝廷贡献突出的臣子,如果他退了还真没有人能替代他,比如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多次申请退休均遭元世祖忽必烈的拒绝,他70岁的时候仍然在主持修订《授时历》81岁还在督导水利工程,最终是86岁死在了任上,皇帝认为其专业能力无可替代所以不让他退休。
所以70岁对一个古代官员来说,这时候了是一生仕途的一个分水岭,大多数人该退就退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继续做官,那么这些极少数人备受尊崇可以”杖于国“,在皇宫里到处走,也可以自称自己为”老夫“这就是人生的巅峰,所以”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壮年,但是唐朝官场险恶你争我夺派系林立,一旦站错队就可能惨遭罢免,所以他自己感觉自己仕途上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也远远达不到”七十杖于国“的地步,所以他就发出了一声悲叹,人生七十古来稀以此来宣泄心中的愤懑,你明白了吗?
《曲江二首》唐·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