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
暑假里除了钓鱼、钓虾,还有一项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活动——游泳。
我们老家是真正的江南水乡,大河小河,漕嘴池塘,这里的人们几乎是天天都得与水打交道,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因而,为了安全起见,大人们几乎都希望小孩子能学会游泳,特别是男孩子。听大人们说在这儿打渔的“绍兴人”(因为以前打鱼的渔民大都来自绍兴,所以一般都将渔民统称为绍兴人)他们以船为家,孩子一生下来就学游泳,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一条绳子缚住孩子的腰部,将他扔到河里,让他自己游几下再拉上来,然后再扔下去、再拉上来:这样一次、两次,无数次,呛呛水,多扑腾扑腾,周而复始,就学会游泳啦。
我还没上学时不知道有“游泳”这种说法,只晓得“游河”,最早还叫“甩(guai)河”,既形象又生动,在河面上用双手不停地乱划,两只脚使劲地甩水:这不叫“甩河”又能叫什么?!
小时候,坐在岸边的树荫下看别人游河,被哥哥、姐姐叫做“燥地鸭”,稍微大一点以后就用双手拉住河埠头石阶上的带船孔,抬着头、用双脚不停地打水,这就变成了“埠头黄鳝”,如果碰到一个捣蛋的大孩子,猛然将你的双手从埠头石阶上扳开,你就会沉下水底,当他赶紧把你拉起来时你一定已经呛了几口河水啦,“啊朴,啊扑”地直喘气,这就变成了“落汤鸡”啦!
呛过几次水,胆子自然越变越大,放开石阶,闭上眼睛,双手抱膝,往水下一沉,哎!只要你不乱动,不一会儿就自己浮上来了,这就开始学游“拱头河”了,憋着气,蒙着头,手划脚甩,只要摸清河底的深浅,就能游好长一段路了。
刚学会“狗爬式”的时候,我们只能沿着河岸边游来游去,因为这儿河浅,游累了可以站一会儿;慢慢地就试着往对岸游,再游向更远的地方。
那时没有游泳圈,也没有塑料桶,可我们也有自己的保险工具,那就是家家都有的水桶、脚桶等等能浮在水面上的木头制品。胆子大的孩子还会拉下农船上那长长的跳板或船橹,很多人在一起玩跳水、打水仗,而胆子小的、刚学会游泳的孩子是不敢和他们混在一起的,万一他们来一个恶作剧可就惨啦!
游河是我们夏天里最爽的游戏,午睡醒来就在等着看太阳的影子慢慢地在弄堂对面的墙上往上爬,影子一到母亲说好的位置(那时家里没有钟,太阳的影子就是最准确的计时标准)大家就立即拿上各自的“游泳圈”扑通扑通地跳到河里去啦。……
(那时候大人们忙于出外干活,再加上“猪多肉贱”对孩子疏于管教和照顾,故而因野游而殒命的孩子几乎年年都有,司空见惯,人们似乎都是麻木的。我就有一个侄子、一个外甥因溺水而亡。)
刚学会“狗爬式”的时候,我们只能沿着河岸边游来游去,因为这儿河浅,游累了可以站一会儿;慢慢地就试着往对岸游,再游向更远的地方。
那时没有游泳圈,也没有塑料桶,可我们也有自己的保险工具,那就是家家都有的水桶、脚桶等等能浮在水面上的木头制品。胆子大的孩子还会拉下农船上那长长的跳板或船橹,很多人在一起玩跳水、打水仗,而胆子小的、刚学会游泳的孩子是不敢和他们混在一起的,万一他们来一个恶作剧可就惨啦!
游河是我们夏天里最爽的游戏,午睡醒来就在等着看太阳的影子慢慢地在弄堂对面的墙上往上爬,影子一到母亲说好的位置(那时家里没有钟,太阳的影子就是最准确的计时标准)大家就立即拿上各自的“游泳圈”扑通扑通地跳到河里去啦。……
(那时候大人们忙于出外干活,再加上“猪多肉贱”对孩子疏于管教和照顾,故而因野游而殒命的孩子几乎年年都有,司空见惯,人们似乎都是麻木的。我就有一个侄子、一个外甥因溺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