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吉祥菊、咋成丧葬象征?
你在祭祖送菊花时祖宗看了能从坟里坐起来,这朵被骂了30年的祭祀花,才是中国老祖宗捧了3000年的吉祥草啊。一块钱硬币上印的就是它,陶渊明为它写采菊东篱下,贾母满头插着菊花喝下午茶。
可现在呢咋就成了晦气的象征,真相很扎心啊,咱们被西方文化PUA了整整三代人,一定要警惕西方文化的入侵啊,我问了无数个90后00后说菊花是干嘛用的呀,都说是祭祀用的,这不就是文化入侵的具体表现吗,菊花在老祖宗眼里是长生不老药啊,翻开神农本草经,菊花跟人参并列为上品,说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汉朝人拿菊花瓣泡桂花酒,重阳节喝了能令人长寿。
西京杂记里记着宫女们把菊花晒干磨成粉,拌上蜜糖当面膜,武则天靠这招50岁了还能生娃,到时候更神的是,拾遗记里的紫菊,说是太阳精华变的,吃了还能成仙呢,现在广东小榄还有菊花宴,刺身鱼羹全是鲜菊花做的,老广们嚼的可是2000年前的仙草啊。
可欧洲人却拿菊花当亡灵专属花,1789年马赛植物园来了首批中国菊花,正好赶上天主教万圣节缺花,神父发现这花插瓶能活20天,金黄菊花瓣跟教堂的烛火一个色,干脆定成了亡灵节指定花,1919年法国纪念一战停战,11月的墓地只有菊花盛开媒体一拍,全世界都认为菊花配墓地那是传统了。
最魔幻的是日本啊,1967年吉田茂国葬,这个天主教徒首相,在葬礼上日本人抛弃纸扎,用3000朵白菊搭祭台,黄白菊花组合就这么成了国际丧葬的标准了,中国菊花被西方污名化的30年有多惨呢,70后应该记得小时候谁拿菊花当祭品呢?清明扫墓都拎着的是纸元宝。
90年代彩电的普及,北京人在纽约里的王启明抱白菊上坟,新闻联播播外国政要献花圈,花店老板一看这是商机,黄白菊扎一束祭祖特洋气,可老祖宗早把规矩写死了,菊花九月开,清明在春天古代没有大棚哪来的菊花祭祀啊,现在倒好有人看见奶茶杯上的小雏菊就骂晦气,都不知道这花在宋朝叫做延寿客,重阳节插满头是要去灾祈福的,老祖宗的菊花比你想的更加硬核,故宫藏着幅菊石图徐渭画的,菊花根须能扎进石头缝,题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说菊花扛得住霜,跟松柏一样有节气。
红楼梦里贾母带菊花宴客,刘姥姥见了都要夸老祖宗真会打扮,陶渊明种五亩菊花喝酒写诗时说,秋菊有佳色没一句提过祭奠的,最绝的是硬币啊,1991年发行的一元硬币背面是菊花图案,设计师说,要选最能代表中国人精神的一种花,现在你拿着硬币买菊花,花店老板可能还嫌不吉利呢,现在去花店买菊花老板会问祭奠用的吧?重阳节送老人菊花人家以为你咒他。
可老祖宗明明把菊花刻在青铜器上,绣在丝绸里写进楚辞里,朝饮木兰坠露兮、西餐秋菊之落英,这是屈原拿菊花当饭吃啊,3千年的吉祥话让西方30年的丧葬文化给带偏了,这不叫入乡随俗这叫丢了老祖宗的魂,下次祭祖别拎菊花了,带束桂花吧老祖宗看了准高兴,哎,还是子孙们懂咱的老规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