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的人均住房面积只有4.3平方,通常三代甚至四世同堂挤在一个屋檐下。1982年,上海建起了全国首栋"鸳鸯楼"。所谓"鸳鸯楼"就是"鸽子笼"年代大龄青年的结婚过渡用房。
1989年南京路交易所举办了一场房产交易会,总共推出了2675套房源。这些商品房地处本市东南西北中,最好的地段为北京东路福建路,售价在832元/平米-2300元/平米之间。1992年5月8日,上海普通职工杨希鸿,在一份借款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中国公积金贷款的第一人。这贷款拿到的8万元,让杨希鸿一家从13平方米的阁楼,搬进了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
时间一直到2012年,就是十年前,他还清按揭,每个月按揭还多少呢,550块钱,
抛开历史背景谈什么按揭是扒皮,是如何如何,这个就是纯粹的耍流氓,
楼主住过5个人13平方米的房子吗??
我当然也没有,但是我看过,那时候按揭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但是很多人的确通过按揭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可以这么说,2020年之前在上海按揭买房的人,到现在看,都没亏,
甚至21世纪初,就是2002年之前按揭买房的人,都赚翻了。
2016年,我现在住的地方开盘,小区有个宁海人当时在小区里买了十套房子,房价才一万四,
没按揭,所有的资金什么,都是来源于民间集资,那个利息,可想而知的,
到2018年,房价已经来到了四万一的时候,他除了自主的两套以外,
还清了所有的借款,还实现了财富自由,当然,这个有一定的偶然性,
但是的确也反应了当时买房的确是可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