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小孩子在游泳馆浅水区玩,被一个大的孩子用脚踢肚子,踢眼睛,用手将头往水底按。后来小孩子哭了,大人跑过去看,当时小孩子哭得很伤心,哭了半个小时这样子被妈妈按抚情绪稳定下来后,问他发生了什么。他说那个大孩子把水往他身上浇,他就反击把水也往大孩子身上弄,大孩子就朝他用脚踢,把他的头往水下按。踢到肚子和眼睛。后面洗澡的时候小孩子说肚子疼,妈妈就用手给他揉揉。大孩子看见小孩子的家长出来了,大孩子的妈妈和大孩子像个溜街的老鼠样跑得飞快的走掉了。小孩子的妈妈顾着按抚小孩子别哭,没有去质问大孩子。小孩子不到7岁,大孩子估计有10岁左右。很是心疼,只是想问问大家,如果遇到孩子被大的孩子这么恶毒的霸凌的话,该如何处理。好在今天早上小孩子说肚子现在不疼了。踢到眼睛,当时戴着游泳眼镜,万一眼镜破裂,扎到眼睛,导致失明,不敢想后果如何。把小孩子的头往水底按,小孩子学了几节课的游泳,会在水里憋气,如果没憋住,淹死了后果不敢设想。最疼恨的是打人的家长,领着自己的儿子飞奔的走了。可怜的小孩子。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该如何处理? |
发表于 2025/07/11 05:38:26 来自 浙江宁波
自己没盯住孩子,在玩手机吧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5/07/10 16:56:04 来自 浙江
DS的答复,供参考。
我能感受到你此刻内心的愤怒与后怕,孩子遭遇这样的事,任何父母都会心如刀绞。那个大孩子的行为极其恶劣,其家长逃避责任的做法更是令人心寒。万幸的是孩子目前身体暂无大碍,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当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受到如此伤害,自责与愤怒交织是正常的,但请相信,你当时安抚孩子的选择是首要且正确的。现在我们来冷静分析,如果未来再遇到类似情况(希望永远不要),以及当下可以做些什么: 🚨 事发时的紧急应对措施(如果再次发生) 立即介入,保护孩子: 看到孩子被暴力对待,第一时间冲过去,大声喝止施暴者:“住手!你在干什么!” 这能立即终止伤害,震慑施暴者。 迅速将孩子带离危险区域,抱到安全、干燥的地方(如池边、休息区)。 检查孩子伤势: 眼睛: 仔细查看眼睛是否红肿、出血、视力是否受影响。即使戴了泳镜,剧烈的冲击也可能造成损伤(如眼周淤青、结膜下出血甚至更严重)。询问孩子视力是否模糊、是否有异物感、疼痛感。 肚子/腹部: 询问具体疼痛位置、疼痛程度(是隐隐作痛还是剧痛?按压时是否更痛?)。观察孩子呼吸是否顺畅,有无异常姿势(如因疼痛蜷缩)。 头部/颈部: 询问是否有头晕、恶心、头痛、颈部疼痛。 心理状态: 孩子是否极度惊恐、哭泣不止、身体发抖。 立即呼叫救生员和场馆工作人员: 他们是现场权威,有责任处理安全事件。要求他们: 保护现场(特别是监控区域)。 协助控制施暴者及其家长,防止他们离开。 提供急救或协助送医。 控制局面,收集信息(在确保孩子安全后): 控制施暴者及其家长: 坚决、冷静但有力地阻止他们离开现场。 明确告知:“对不起,你们现在不能离开。我的孩子被严重伤害了,需要搞清楚情况,并可能需要你们承担责任。场馆工作人员/救生员马上到。” 不要有肢体冲突,但要用身体语言(如挡在必经之路)和坚定语气阻止。 大声呼喊工作人员/救生员来协助控制。 寻找目击者: 大声询问周围是否有其他家长或工作人员看到了事情经过,请求他们留下作证或提供联系方式。目击证词至关重要。 要求调取监控录像: 这是最关键的证据! 立即(必须是立即,监控可能被覆盖)向场馆管理层(最好是负责人)提出正式、强烈的要求,要求保存并查看事发区域的监控录像。明确告知这是涉及儿童人身安全的严重事件,他们有义务配合。如果可能,用手机录下你提出要求的过程。 记录施暴者及其家长信息: 如果对方未能溜走,记录下对方孩子的外貌特征、大致年龄、家长的联系方式(如果对方配合,但通常不会)。如果对方强行离开,尽可能记住他们的显著特征(衣着、体型、携带物品、车牌号等),并立即告知工作人员和后续报警时提供给警察。 报警: 如果孩子伤势明显,或你怀疑有任何内伤(如腹部疼痛)、眼睛损伤、或心理创伤严重,或者施暴者家长逃逸,立即拨打110报警! 向警方清晰说明:地点、时间、事件性质(儿童被暴力殴打、按头入水,涉嫌故意伤害,对方已逃逸)、孩子伤势情况、施暴者及其家长特征、已要求调取监控等信息。 报警不仅是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建立官方记录,对场馆施压,并可能通过警方调取监控。 及时就医: 即使孩子当时说不疼了,也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重点检查: 眼科: 检查眼睛内部结构是否受损(视网膜震荡、前房积血等),即使外观无碍。踢击可能造成隐形伤害。 儿科/外科/急诊: 详细检查腹部,排除内脏(如脾脏、肝脏)挫伤或迟发性出血的可能。孩子当时哭闹可能掩盖疼痛,或者疼痛延迟出现。 心理评估: 考虑咨询儿童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评估孩子是否有创伤后应激反应(PTSD),如恐惧水、做噩梦、回避游泳馆、情绪低落等,及时干预。 📍 事后处理与预防(针对这次事件和未来) 立即返回游泳馆(如果尚未处理): 现在立刻回去! 向场馆管理层(最好是负责人)正式投诉,详细描述事件经过、时间、地点、对方特征、孩子受到的伤害及你的担忧。 强烈要求查看并拷贝监控录像: 这是最核心的证据。明确告知这是严重的安全事件,场馆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如果他们推诿或声称监控坏了/没拍到,要求书面说明。如果沟通无效,明确告知将报警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要求书面事故报告: 要求场馆出具详细的事故报告,记录你的投诉内容、他们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包括监控调查情况)。 了解场馆的安全管理措施: 质问他们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发生?救生员当时在哪里?是否有巡查?如何监管大龄儿童的行为? 报警(如果之前没报): 即使事情过去了一晚,现在仍然可以报警! 向警方提供你所知道的所有信息:游泳馆名称、时间、孩子伤情(当时肚子疼,现在好了,但眼睛被踢过)、施暴者特征、家长逃逸、场馆可能存在的监控录像等。警方可以介入调查,调取监控,尝试查找施暴者。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需要): 如果孩子确有伤情(特别是眼睛检查出问题或心理创伤),或者场馆拒不配合、推卸责任,或者找到了施暴方但对方拒绝承担责任,咨询律师。律师可以指导你如何追究游泳馆的管理责任(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和施暴者及其监护人的侵权责任(人身伤害、精神损害)。 持续关注孩子身心健康: 身体: 虽然现在肚子不疼了,但务必带孩子去医院做全面检查(眼科、儿科/外科),确保没有潜在的内伤或眼睛的隐形损伤。不要大意! 心理: 这是重中之重! 积极沟通: 耐心、温和地和孩子多次聊这件事,让他充分表达当时的感受(害怕、愤怒、委屈),认可他的情绪(“我知道你当时一定吓坏了,那个大哥哥那样做是绝对错误的!”)。 重建安全感: 强调爸爸妈妈会保护他。暂时不要强迫他回那个游泳馆,甚至可以考虑暂停游泳课一段时间,直到他心理准备好。 观察行为变化: 密切留意孩子之后的行为:是否害怕下水/洗澡?做噩梦?易怒?回避谈论此事?对陌生人或大孩子异常恐惧?食欲睡眠变化?出现这些信号,务必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早期干预效果更好。 教导应对: 在心理状态稳定后,温和地教导他:第一时间大声呼救(“救命!” “爸爸/妈妈!”)、尽快逃离、寻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救生员、教练)或值得信任的成人求助。强调这不是“告状”,是保护自己。 与游泳馆交涉后续: 根据监控结果、报警情况、孩子身心状况和律师建议,决定如何与游泳馆进一步交涉。可能的诉求包括: 书面道歉。 退还相关费用(门票、课程费)。 赔偿医疗费、心理咨询费、交通费等。 要求场馆整改安全管理措施(如增加救生员巡查密度、设置儿童行为规范告示牌、明确对暴力行为的零容忍政策及处罚措施)。 在极端情况下,考虑更换游泳馆。 未来预防: 选择管理严格的场馆: 了解其安全记录、救生员配备和责任心、对儿童区的监管措施。 近距离监护: 在公共嬉水场所,尤其是有大孩子在旁时,视线尽量不要离开孩子,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只坐在岸边或低头看手机。 教导安全意识: 明确告诉孩子,如果有人(无论大小)故意打他、推他、按他头下水、让他感到非常不舒服或害怕,要立刻: 大声喊叫: “不许打我!” “救命!” “妈妈/爸爸!” (声音要大到引起周围人注意)。 尽快逃离: 用最快的速度跑到最近的成人(最好是家长、救生员、教练)身边。 立刻告知: 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工作人员发生了什么。 建立信任: 让孩子坚信,遇到任何让他害怕或不舒服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是最安全、最正确的选择,爸爸妈妈一定会相信他、保护他。 观察环境: 留意泳池里是否有行为粗鲁或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及时带孩子远离。 我知道这起事件让你感到无比愤怒和无助,尤其是施暴者家长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但请相信,你此刻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孩子争取公正,也在教会他如何保护自己。孩子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身体还是心灵。有些伤痕不会流血,却可能比身体的伤更持久,所以请务必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温柔地陪伴他走出阴影。 暴力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但每一次坚定的回应都在为孩子的世界筑起一道安全的墙。 你现在所做的,无论是追责还是安抚,都在告诉孩子:他的感受很重要,他值得被保护。有些伤口需要时间愈合,但被爱包裹的伤痕,终将化为成长的勋章。 你并不孤单,如果需要进一步的支持,我随时在这里。 本回答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
发表于 2025/07/11 08:28:06 来自 浙江宁波
有点夸大了,但是报警不会吗
|
发表于 2025/07/11 05:57:16 来自 浙江宁波
好
|
来自: 东论 Android客户端
发表于 2025/07/11 09:56:20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07/11 19:36:37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07/11 22:36:57 来自 浙江宁波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