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酷暑,烈日当空,又到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了。
想当年还在宁波乡下务农的时候,要是能在这样的大热天里美美地吃上一大块西瓜,那可真是最好的人间美味了;吃不到西瓜,就算能吃上一块脆瓜,也是不错的享受啊。
说起西瓜和脆瓜,在我们这些乡下老人的眼里好比是“小姐和丫头”
记得我们小时候,有几分薄地的农家,总会在自家小块的农地上种一些蔬菜。如:大倭豆、细倭豆、毛豆、芋艿、茄子、夜开花、带豆等等,首先考虑的当然是餐桌上的那几碗“下饭”,不过为了给孩子解解馋,自然也会稍许种一些瓜果:黄瓜、脆瓜、香瓜、荸荠、六谷、芦穄、甜露黍什么的,就是很少有人会去种西瓜。
当时,在我们这些老人的心目中,这西瓜可是稀罕之物,珍贵得很,从育秧种植、培育管理到适时采摘全都很难伺候。那时候,缺乏种西瓜的科技知识,人们认为它技术复杂产量又低;而且就是种了几株西瓜,也很难有把握摘下的瓜一定是成熟的,往往看似很大的一只西瓜,摘下打开一看,里边还是粉红色的,甚至是白色的,送到嘴里除了那难以下咽的“生水气、青草气”之外,什么味道都没有,说是“淡水荸荠”一点也不为过;想要保险一点养得老一点吧,打开来一看已经中心开花,馊气倒里了,没法吃。所以大家索性都不种了。物以稀为贵,种的人很少,市场上当然很难见到,价格也就很高了。
价格高,一般人家平时是不会去买来吃的。像我们家,平时基本上是不吃西瓜的,因为太贵,买不起。想要吃西瓜那就只得等到立秋那一天,母亲才会到下应的集市上去买四分之一只、最多半只小西瓜,拿回家来以后还要点上三支香让老祖宗先“尝个新”,然后一人一小块分着吃,说这是“拔秋”。
据说立秋那天吃一块西瓜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多事之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