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高三了,目标985,有期待也很焦虑,反思一下孩子的教育得失,
1.孩子是奶奶带大的,一岁多才会走路,因为我的照顾不周,一周岁时得了肺炎,高烧不退,整个国庆假期都在住院治疗。真的好担心,担心高烧烧坏了脑子,那不得内疚一辈子。幸好宁波妇幼医院的医生水平是在线的,出院后没有明显的后遗症,但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不顺,总会被我跟这事联系起来,执拗的认为是肺炎后遗症。
2.出院之后就去老家住了一段时间,因为奶奶在宁波住不惯,惦记着农村的一亩三分地,就回老家生活了。那阵子儿子在乡下耳濡目染的把农村休闲项目麻将学会了,认识了中发白。
奶奶打电话来说孩子认字了,这么小就认字了,我心想难道祖坟冒青烟了,给我们家送了个天才,有点小惊喜,于是迫不及待回老家想验证一下,用钢笔写了个“中”字,让儿子念,但是儿子一脸茫然,奶奶说用红笔写,于是我用红色圆珠笔又写了个大大的“中”,儿子一看就大声的说“红中”......惊喜变成了惊吓,儿子可能是个麻将天才,但是我不想儿子成为赌神高进那样的人物,因为这不是正道。之后我就再也不让儿子接触麻将了。宁可让他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什么天线宝宝,小猪佩奇进入了孩子的视野。然而三岁多了还不太会说话,各方面的能力比周围小朋友都弱一点,总体评价普娃一枚,看来老子未实现的梦想-清北梦是指望不上这小子了。
3.因为生日是9月1日之后,所以我们4岁才能上幼儿园,为了接送方便,去离家最近的幼儿园报名。儿子猪年出生,这一年出生的孩子好像特别多,这家幼儿园提前放出消息,名额有限,先到先得,报不上的就得分流到其他幼儿园,其他幼儿园离家比较远。于是凌晨一点起床去附近幼儿园排队报名,但还是排在了队伍末尾,差一点没报上。这也预示了儿子未来求学之路的艰辛-竞争异常激烈,超级卷。
4.在幼儿园三年表现普通,偶尔得个类似“乖宝宝”的奖状。期间也报了一些兴趣班,画画,钢琴,溜冰,羽毛球,跆拳道,游泳都尝试了,学了一段时间就不感兴趣了。唯独喜欢围棋,而且还在一个小型比赛得了十级组第四名。有一天,一个围棋俱乐部老师来幼儿园选拔围棋苗子,可惜儿子没被选不上,儿子很失落。我跟儿子说:是那围棋老师没有眼光,不是你不优秀,我们可以自己去报名学围棋。 于是我就找了另一家一个围棋俱乐部,花钱报了入门培训班,围棋成了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主旋律。儿子在教室里学围棋,我在教室外边等待边自学围棋,我成了儿子课后的陪练。从10级,9级.....一直到1级,我跟儿子下得有来有回,旗鼓相当,算是个称职的陪练。围棋1级之后就是业余1段了,我就再也下不过他了。围棋级别是需要通过市围棋协会举办的比赛才能升级的,比赛分组,每组的前几名才能升级。这个过程就像游戏升级打怪,我跟儿子都乐在其中。
5.幼升小阶段,没有参加幼小衔接班,自己教了点100以内的算术和拼音,买了些带拼音和汉字的幼儿读物看看,还顺带自学了查字典,不会写,不会读的就自己查字典。还没上小学就能读手机上的天气预报;看来智力还行,但绝不是天才,大抵是中上水平。如果没有得肺炎,也许表现应该能更好一些。
6.说说围棋升级打怪,这是记忆最深的。一年级毕业升为业余1段,二年级业余2段,三年级业余3段,四年级开学业余4段,四年级毕业后业余5段,期间认识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小朋友,他们来自不同的小学,家长都比较鸡娃,经常在等孩子的时候,交流切磋鸡娃心得。他们后来大都上了宁波的重高,即使后来不学围棋了,大家也经常聚。 也是在这段时间,我对宁波的教育有了新的认知。宁波初中有4大名校:兴宁中学,蓝青中学,宁波外国语中学,镇海蛟川中学。其中,宁外是公办免费的,其他三家都是民办收费的。这些学校是宁波孩子挤破头皮都想进的,因为这四所名校的重高率50%以上,普高率80%以上。整个宁波的普高率为50%。但是,名校不是有钱就能进的,需要先摇号再考试,淘汰率很高。家里不怕花钱成绩又好的孩子才能进。选拔考试考什么呢?考奥数,考英语。宁外录取率最低,因为报名人数最多,录取率不到10%,另外三家的录取率为大概20%~30%,
7.我们家在四年级之前都不参加语数英的培训班的。因为我自己的成长学习经验,从来没有参加文化课培训班的,照样考上大学,所以我偏执地认为文化课培训班没用,至少小学阶段的没用。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在宁波当下的环境,要想上重高,上四大名校是捷径,要上四大名校必须通过奥数和英语的选拔考试,这个考试内容,学校是不教的,那只能自己找校外培训班了,这是逼不得已的。
四年级开始学奥数,英语,为冲刺四大名校作准备,比报名幼儿园更激烈的竞争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