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耄耋之年,经历了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台风,幸好都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也曾经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麻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刚结婚的时候,我们已经从那间风倒败落的破小屋搬了出来,住进了我干娘赠给我的老式砖木结构的旧楼房里了,这楼房年久失修,前后板壁经历长期的日晒雨淋,早已变形开裂,有了很多缝隙:夏天蚊子猖獗,冬天寒风凛冽。想要翻修,手头急遽,无奈之下我俩自己动手用画片、报纸将板壁全部糊了起来,既抵御寒风入侵,又美化居家环境。最令人苦恼的还是屋顶,人家瓦片下衬的是砖皮,而我们的瓦片下铺的是藤条(还不是蔑簟),因为年代久远,这藤条逐渐风化、松软,外面一有刮风下雨,灰尘就稀里哗啦地落下来,满屋飞扬,扫去一层又一层。本想请人拉一个简单的平顶,还是因为没钱,只得作罢。可是新婚燕尔,总不能天天生活在这灰尘弥漫之中吧,于是我又自己动手拉了一个纸质的平顶:先用八号铁丝,在屋顶下每隔四十公分拉起横竖交叉的方格,然后再在铁丝下方扎上马粪纸,(马粪纸和铁丝用细铁丝固定)最后在马粪纸的下面糊上一层报纸。这样一来,一般的风雨,我们也可高枕无忧了。
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在报纸上再糊上一层新的报纸,一层一层,越来越厚,几乎像木制的一样,可谓万无一失。然而,一场台风过境,我多年的心血霎时化为灰尘:随着呼啸的狂风,先是板壁糊纸不断的撕裂,雨滴随风而入,接着平顶上的报纸一上一下犹如大海的波涛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啪啪啪!八号铁丝在一根根地断掉,马粪纸一块块掉了下来,一张张报纸随风乱舞,大片片的灰尘满屋子飞扬......我们两遮了那边,这边又被揭开了,屋顶还东漏西漏,脸盆、脚桶全用上了也无济于事。就这么折腾了一夜。待到风雨稍停,眼前已是一片狼藉,我俩也累垮了。
接下来就是打扫战场,重整旗鼓,再糊!再拉!再爬上屋顶捉漏。斗不过老天,我从头再来还不行吗。
日子总得一天天度过,生活还得一年年继续。
既然生活在这台风多发的江南沿海,每到夏秋,总要经历几次台风的洗礼,久而久之也就已习以为常了。对于台风带来的那些危害,似乎因为司空见惯,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抗台那是大话,人怎么能斗得过天呢?防台才是实话,只要有备就能无患,如何尽量减少损失才是硬道理,有关部门责无旁贷,我们自己也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宁可信其有,不可思其无,一切防患于未然;灾难如已发生,怨天尤人也于事无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自救,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