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自行车先得学会“上车”,这是我们这辈人心中不变的准则。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鄞县第一中学读书,校门口就有一位修钢笔的师傅(绰号“火烧山”)在修理钢笔的同时有几辆破旧的自行车出租,让同学们学车。不过,那是有钱人的“高消费”,我这样的穷学生是消费不起的。
我直到三十多岁才学骑自行车,那是在横溪水库的工地上担任“过磅员”的时候,有闲又有点小权,关系较好的民工不但借车给我学,而且还负责在车后面又扶又推,还得保证安全。
读过几年书,知道骑车要保持平衡,重心要落在支点上,如果超出支点就会摔倒。所以那时候我们首先是学“氹车”,也就是人在车的右侧,双手握把,右脚踏在踏脚上,左脚抵地推动自行车加速前行,若果能平稳地滑行一段距离,就可以上车了。左脚从三角档上跨过是“前上车”,左脚从书包架上跨过叫“后上车”。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从理论到实践,“按部就班”的上车方式。
现在的孩子又聪敏又灵活,他们骑车可以说是无师自通,没有什么“前上车、后上车”,清一色的我们口中的“懒上车”,跨上车档,一只脚踏好踏脚,另一只脚一抵地就上车前行了。
老了就是老了,就这么一点小事也是不服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