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竟然如此诡异让人细思极恐,这本来是我们初中课本必背的一课,讲述的是作者陶渊明身处乱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但是里面的内容却饱含隐喻。这文章第一句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古代一般呢都是子承父业,所以渔夫应该从小就开始学习打鱼,那么这些河道应该是闭着眼睛也能走完,可是就这样他迷路了随后诡异的来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里本来应该是美丽的奇异画面,为什么说它诡异呢,根据民间说法桃树是可以避邪的,比如桃木剑有避邪、镇宅、纳福、招财的作用,桃树自古具有深层的意义上古奇书《山海经》中也写过夸父死后化为邓林,邓林也就是桃林。而且后人都知道陶渊明是独爱菊花的,而这里又机缘巧合的写的是桃花,那么桃花的讲究古代文人不可能不知道,桃花4月初飘落正是清明节前后我们也大概可以大胆的推测一下,这片桃花林很有可能就是阴阳两界的屏障。
这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我们再看原文中说啊、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进到了一个山洞开始很狭窄后面就变得很宽敝,根据《大汉原陵秘藏经》的记载秦汉魏晋时期的墓道就是这样的,前窄后宽目的是防盗墓贼。更加恐怖的来了,作者说桃花源里面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首先第一点屋舍俨然的意思呢是房屋排列整齐,而古人的村落受限于当时的年代其实都是比较乱的没有什么规划,只有他们的陵墓才会如此。这第二点郭璞的《葬经》记载门前桃桑为大凶,桃桑竹是极具阴之气,只适合在陵墓附近种植,陶渊明与郭璞是同代人他不可能不知道,而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的阡字啊在古代一般是被形容为墓道的。接下来我们再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根据桃花源里的人说,他们秦朝时期的已经几百年了可是衣物却是没有变代,会不会是外面的人给他们烧的呢。所在的一切总是推敲起来有些不正常。
那我们斗胆从文章开头推测一下,说不定陶渊明在一开始其实就给了我们答案开头提到了渔夫迷路之后临近水源便得一山,有没有可能只是他划着船撞上了暗礁之类的,此时呢渔人已经濒临死亡,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很多人描述死亡前夕看到画面都是说不远的地方有个亮光在指引着他,由此可知遇难的渔人正迈向死亡便舍舟从口入这证明了渔人此刻已死,之后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在彻底的脑死之前的一些幻想。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
[恭喜,此贴已于2025-08-14 12:12:30 在江北区 被 车前子7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恭喜,此贴已于2025-08-16 09:54:54 在老年人之家 被 基度山人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