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那俩夫妻忙碌的身形,我想到了当年的父母,正因为有了他们持续不断的付出,才有了我如今安宁的生活。如同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打完了所有的仗,才能让我们昂首挺胸的站立于世界舞台之上。
感恩父母,感恩祖国!
小时候
父母亲的故事我已和你说过多遍,不再赘述。还是先和你说说爸妈以前的房子吧。
18平方
以前,我们住的房子是老爸单位分给他的单身宿舍。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有点像个佛堂似的建筑,被分成了四间,每间18平方。当时对于单身汉的父亲来说,那时简直是天堂,能在宁波拥有自己的住处。
我记得他说过,那时经常和同学兼同事一起打牌、抽烟,生活过得也是逍遥自在。可他万万没想到是,以后居然只能在这个18平方成家,而且还有了我。
婚后,因为没有厨房,生活不方便,父亲便举债在房前用毛竹为顶搭了个厨房间,也还是因为没钱,顶上只能用雨毛毡没盖瓦,那东东一到雨天就漏,而在天热时又极其“保温”,人在屋里呆着就像是洗桑拿。
更为可怕的是,那18平米的房间里阴暗潮湿,而且在我的记忆中还出现过蛇、蟑螂、泥泥螺之类更不用说了。
随着我的长大,住的地方更加的捉襟见肘,那时父亲就想着法子把屋后的空地改成了一间几平米的小屋。我印象极深的是,当石膏粉还没干透时,我急切的把我的钢丝床放了进去,虽然那时气味刺鼻,可那一夜却睡得极其香甜,因为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房间。
又回来说厨房间,那时搭厨房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下水道的事情,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说要想通自来水,可后来水通了,却没有下水道。母亲每次在水斗下方放上一个桶,一满就要拎到明堂的公用水槽处去倒掉,真是苦不堪言。直到在父亲前同事的帮忙下,才把这事解决。他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往后很多事都得益于他的帮助。
在那个阴暗潮湿的18平方,我住到了快高中毕业。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装修后的双东坊房子时,那金黄的透着亮光的地板,那个暖色系的家俱,那个抽水马桶,还有我的独立房间都是我记忆中的美景。也同样是因为钱的原因,那套房子装修只花了二万,贴厨房的磁砖都是次品的。那台新乐牌空调也是向表姐买的二手机器,一开机就能惊醒整栋楼的人。
台房
在那个人人以会赚钱最光荣的年代,父母也想学别人下海,可没人带,怕被淹死,只能四处找兼职。
母亲为了能挣5元钱,去绣品厂拿半成品,拔线头。当手握5元钱时,十指却缠满了带血的绷带。
父亲每天夜里去当时的三星舞厅管门收票,一直要等午夜散场才能回家,而白天又要去为人师表。
可不管他们再怎么努力却还是挣得少的可怜。而那时的单位也极其的不景气,每天休息,只开8成的工资。
在父母唉叹之时,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前面提过的父亲同事。他当时已调离了父亲的单位,而他的女婿头脑活络在搞印刷,也就是印名片。他的店租在当时的“月岛”里,同时那里也是个娱乐场所,里面有游戏机厅、舞厅、录像厅、台球房。他女婿打听到台房要承包出来,便找丈人商量想拉他一起干,当时他便想到了赚钱无门的父亲。就这样,为了便与结算,两家人各自做一天,各赚各的,也按天各出各的承包费。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们仗着白天可以自由活动,拼命在台房赚钱,因为有赌博活动,有时会打球到凌晨才会散去。一年后,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父亲买了人生第一辆重庆80摩托车,那个风光劲不亚于前些年的BBA。
但赚钱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我们也遇到过入不敷出的时候。更为可恨的是受那个窝囊气。
一整天的守候,只得20元,这还不算,父亲还被人算计收了一张一百元的假币。母亲望着疲惫而又有些失落的父亲,也不禁失声痛哭。
但这还不算是最糟的事情。遇到那些醉鬼无赖,父亲边做事,边被人骂白痴。对方人多势众真打起来只会是我们吃亏,母亲则只能忍气吞声的安慰父亲道“你才不傻,你可是教授哩”。
风雨十年台房,我们没有过过完整的团圆年,在别人举家出游之际,我们一家人就在台房忙忙碌碌。
婚房
正因为有父母的付出,才会有现在的房子,为了不增加我的负担,他们全款付清。那30W可是靠2.5元一局的台球费累积起来的。
当年,父母买房付款的那一瞬间,他们两人相拥而泣,可以这样说,他们不仅仅是夫妻,更是一起战斗的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