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人们心中的成见像是一座大山解释  [复制]

阅读[] 回复[6]

发表于 2025/08/22 13:33:11 来自 浙江杭州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1.成见的 “厚重性”:难以撼动的认知壁垒
“大山” 最直观的特点是体量庞大、根基深厚,这对应着成见的形成往往源于长期积累的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或固有的思维模式。
比如对某个职业的偏见(如 “女性不适合做技术”),可能源于长期的社会刻板印象,即便有事实反驳,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人们的固有认知,就像大山难以被轻易移走。
这种厚重性也体现在成见的 “顽固性” 上:人们会下意识地过滤掉与自己成见不符的信息,只接受符合既有认知的内容,进一步加固了这座 “大山”。
2. 成见的 “阻隔性”:阻碍理解与沟通
大山会阻隔道路,成见则会阻隔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当一个人对他人抱有偏见(如种族、地域偏见)时,会先入为主地给对方贴上标签,而忽略对方的个体差异和真实面貌。这种 “先判断后了解” 的模式,就像大山挡在两人之间,让有效沟通和真诚理解变得困难。
例如,在团队合作中,如果管理者对某个员工有 “能力不足” 的成见,可能会忽视其努力和成果,甚至不给其证明自己的机会,这种阻隔最终会影响关系和结果。
3. 成见的 “压迫性”:对个体的束缚与伤害
大山的重量会带来压迫感,成见也会对被偏见的个体造成心理和现实上的压迫。
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人(如 “差生”“异类”),可能会受到他人的歧视、排挤,甚至自我怀疑,仿佛被大山压着,难以舒展个性、发挥潜力。
这种压迫性在社会层面可能表现为不公:比如某些群体因成见而被剥夺平等的教育、就业机会,长期处于被限制的状态。
总结
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成见一旦形成,就会像大山一样,凭借其厚重、顽固的特性,阻碍认知的更新、人际的理解,甚至对个体造成压迫。 它也在提醒人们:要警惕自身的成见,主动打破思维的 “大山”,才能更客观地看待世界和他人。

温馨提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要因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侮辱,污蔑,造谣等言论,都将使你付出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5/08/22 15:28:16 来自 浙江宁波

减少因为成见影响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置的方法有:多读历史,多维度,大角度看,并且要用与时俱进的用发展思维看问题。

    发表于 2025/08/22 15:36:54 来自 浙江宁波

    老同志这个年纪,
    我感觉他那个征婚帖中的回帖人,给老同志造成了很大的困惑。
    但是我说个实话,老同志回帖中表现出的胸襟和状态的确不像体制内的。

      发表于 2025/08/23 07:31:16 来自 浙江

      不错。

        发表于 2025/08/23 09:45:21 来自 浙江宁波

        老同志有个回帖没出来,但是我提前回复您一下吧,

        按照我常识,单位有您这么一位,这个妥妥的就是工会和妇联的业绩啊,
        还用你论坛上发帖找,同级工会组织内找找,大龄的,离异的,丧偶的,系统内工会的大姐们都指望您这个案例写年底的总结呢。
        他们稍微用力一把,你现在每周都应该有两个相亲的指标,老派点的妇联领导还要双方领导门见个面呢,
        您在论坛上发帖,被同事看见,这就是妥妥的工会和妇联不作为的依据啊。
        干什么吃的,五十多岁的老同志着急的都上网征婚去了。

        所以咋说呢,很多细节就能看出来,真不像。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