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铁血征程:一位 70 后上校的军旅磨难史  [复制]

阅读[] 回复[5]

发表于 2025/08/22 19:42:47 来自 浙江杭州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1989年的深冬,北风像无数把小刀子,刮在刚满 18 岁的赵卫国脸上。他裹紧了那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站在县武装部的大院里,望着墙上 “保家卫国” 四个鲜红的大字,心里既激动又忐忑。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乡,即将踏上一条未知的军旅之路。
赵卫国是典型的 70 后,出生在冀中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穿上军装,吃上 “商品粮”,是许多农村青年梦寐以求的出路。赵卫国也不例外,他从小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心里早就埋下了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
火车轰隆隆地向前行驶,载着赵卫国和其他新兵奔向远方。车厢里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方便面的味道。赵卫国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逝的景物,心里思绪万千。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只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就是一名军人了。
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火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 位于西北戈壁的一座军营。一下火车,刺骨的寒风就扑面而来,让赵卫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抬头望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近处是一排排整齐的营房,门口站着几位身着军装、神情严肃的军人。
“全体都有,立正!” 一声洪亮的口令响起,赵卫国赶紧站直了身体。一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军官走到他们面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个人。“我是你们的新兵连长,姓王。从今天起,你们就要开始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记住,这里是军营,不是你们的家,一切都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新兵训练的日子比赵卫国想象的要艰苦得多。每天天不亮,嘹亮的起床号就会准时响起。他和其他新兵一样,赶紧起床穿衣、叠被子、整理内务。被子要叠成 “豆腐块”,棱角分明,不能有一点褶皱。刚开始的时候,赵卫国总是叠不好,经常被班长批评。为了练好叠被子,他每天都提前起床,反复练习,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
除了整理内务,体能训练更是让赵卫国吃不消。三公里越野、俯卧撑、仰卧起坐…… 一项项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浑身酸痛,晚上躺在床上,连动一动的力气都没有。有一次,在进行三公里越野时,赵卫国不小心崴了脚,钻心的疼痛让他几乎要放弃。但他看到身边的战友们都在奋力向前跑,咬了咬牙,一瘸一拐地坚持到了终点。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他累得瘫倒在地,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队列训练也是新兵训练的重要内容。“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整齐划一却不容易。赵卫国个子不高,在队列里总是显得有些不协调。为了跟上队伍的节奏,他利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对着镜子纠正自己的动作。有一次,因为一个动作没做好,他被班长罚站了两个小时。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他却一动不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练好队列,不能拖班级的后腿。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赵卫国被分配到了一个步兵连。在这里,他开始了真正的军旅生活。每天的训练更加艰苦,除了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还要进行射击、战术等专业训练。
射击训练是赵卫国最感兴趣的科目。第一次拿起枪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但真正开枪射击时,他却紧张得手都在发抖,子弹全都打偏了。班长看到后,耐心地给他讲解射击的要领:“射击时要屏住呼吸,瞄准靶心,轻轻扣动扳机……” 在班长的指导下,赵卫国反复练习,终于掌握了射击的技巧。在一次实弹射击考核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了连队的表扬。
战术训练则充满了危险和挑战。在一次模拟实战的战术训练中,赵卫国和战友们要穿过一片布满 “地雷” 的区域。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不敢有丝毫大意。突然,赵卫国脚下一绊,触发了一个模拟地雷,“嘭” 的一声巨响,吓得他魂飞魄散。虽然知道是模拟训练,但那逼真的场景还是让他心有余悸。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保卫祖国的决心。
1992 年,赵卫国所在的部队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 —— 前往边境地区执行巡逻任务。边境地区环境恶劣,气候多变,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和茂密的森林。赵卫国和战友们背着沉重的装备,每天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数十公里。
有一天,他们在巡逻途中遇到了暴雨。倾盆大雨如注而下,山路变得泥泞不堪,行走十分困难。更糟糕的是,他们携带的帐篷被雨水淋湿了,晚上只能在山洞里过夜。山洞里又冷又湿,他们只能互相依偎在一起,抵御寒冷。赵卫国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和瓢泼大雨,心里不禁有些想家。但他知道,自己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必须坚守岗位。
在边境巡逻的日子里,他们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危险的情况。有一次,他们在经过一片密林时,突然遭到了一群野狗的袭击。野狗们龇牙咧嘴,疯狂地扑向他们。赵卫国和战友们临危不乱,拿起手中的武器进行反击。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他们终于赶跑了野狗,但有几位战友还是被咬伤了。
1995 年,赵卫国因为表现突出,被提拔为班长。成为班长后,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他不仅要自己训练好,还要带领全班战士共同进步。
在训练中,他总是以身作则,带头完成各项训练任务。有一次,连队组织五公里越野比赛,赵卫国因为前一天训练时不小心拉伤了肌肉,医生建议他不要参加比赛。但他为了班级的荣誉,还是坚持参加了。比赛中,他忍着疼痛,奋力向前跑,最终带领全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生活中,赵卫国关心爱护每一位战士。有一位新兵因为想家,经常偷偷地哭。赵卫国发现后,主动找他谈心,给他讲自己刚入伍时的经历,安慰他、鼓励他。在赵卫国的关心下,这位新兵渐渐适应了军营的生活,训练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98 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洪水。赵卫国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抗洪抢险的命令,紧急奔赴灾区。到达灾区后,眼前的景象让赵卫国惊呆了:滔滔洪水淹没了大片的村庄和农田,许多群众被困在屋顶上,等待救援。
赵卫国和战友们来不及休息,立刻投入到抗洪抢险的战斗中。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驾驶着冲锋舟,穿梭在洪水中,营救被困群众。有一次,赵卫国驾驶着冲锋舟去营救一个被困在树上的小女孩。洪水水流湍急,冲锋舟在洪水中剧烈地摇晃,随时都有翻船的危险。但赵卫国毫不畏惧,凭借着精湛的驾驶技术,成功地将小女孩救了出来。
在抗洪抢险的日子里,赵卫国和战友们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吃不好、睡不好。他们的衣服被洪水浸泡得湿透了,身上沾满了泥浆,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有一次,为了堵住一个决口,赵卫国和战友们跳进冰冷的洪水中,用身体筑起一道人墙。冰冷的洪水冻得他们瑟瑟发抖,但他们依然咬紧牙关,坚持了十几个小时,直到决口被堵住。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洪水终于退去,灾区的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赵卫国和战友们因为在抗洪抢险中表现突出,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当他戴着军功章回到部队时,心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2000 年,赵卫国考入了军校,开始了为期四年的学习生活。在军校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军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他知道,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履行一名军人的职责。
军校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每天,赵卫国都要上课、自习、训练,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学习过程中,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2004 年,赵卫国从军校毕业,回到了原部队,被任命为排长。成为排长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排里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8 年,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赵卫国所在的部队再次接到了紧急救援命令。他带领着全排战士,迅速奔赴灾区。灾区的景象惨不忍睹:房屋倒塌,道路被毁,到处都是废墟和瓦砾。
赵卫国和战士们立刻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他们用双手扒开废墟,搜寻被困群众。在救援过程中,余震不断,随时都有再次发生坍塌的危险。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有一次,赵卫国在搜寻被困群众时,突然发生了余震,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朝着他砸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战士猛地推开了他,自己却被石头砸中了腿部,鲜血直流。赵卫国看着受伤的战士,心里无比愧疚和感动。
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赵卫国和战士们连续奋战了数十天,救出了许多被困群众,转移了大量的受灾群众。他们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卫国的职务不断提升,从排长到连长,再到营长、团长。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始终保持着一名军人的本色,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爱护战士,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5 年,赵卫国被授予上校军衔。站在领奖台上,看着那枚象征着荣誉和责任的上校军衔,他的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自己刚入伍时的情景,想起了在训练场上流下的汗水和泪水,想起了在执行任务时遇到的危险和挑战,想起了那些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这些年来,他错过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父母生病时,他不能在身边照顾;妻子生孩子时,他不能陪伴在身边;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也很少参与。每当想到这些,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愧疚。但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军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如今,赵卫国已经年近五十,但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训练场,看着战士们训练。他常常对战士们说:“作为一名军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刻苦训练,练就过硬的本领,随时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
赵卫国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克服每一个挑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军人的忠诚和担当,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的故事,是无数 70 后军人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铁血丹心,铸就了祖国的钢铁长城。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5/08/23 11:25:08 来自 浙江宁波

写这文章的,撑死了,当了两年志愿兵,
缺乏对连以上军官的直接感受,也不懂军队的运行机制。很多描写只能机械的照搬照抄媒体发布的内容。

    发表于 2025/08/23 04:10:12 来自 浙江杭州

      发表于 2025/08/23 12:32:48 来自 浙江宁波

      按照楼主的纪实,71年出生,54岁了,上校军衔,现在应该已经专业了吧。
        TA共获得: 回复:1
        布丁焦糖
        布丁焦糖 2025/08/25 09:27:10 来自 浙江宁波 举报 0 回复
        楼主胡乱写的,54岁别说上校,大校都得退休了....
        • :+1:
        • :啊哈:
        • :爱心:
        • :拜拜:
        • :鄙视:
        • :不要啊:
        • :大汗:
        • :大哭:
        • :大笑:
        • :呆呆:
        • :得瑟:
        • :顶:
        • :发火:
        • :激动:
        • :惊吓:
        • :纠结:
        • :可怜:
        • :抠鼻:
        • :哭:
        • :困:
        • :泪奔:
        • :潜水:
        • :亲亲:
        • :伤心:
        • :偷乐:
        • :吐:
        • :晚安:
        • :围观:
        • :献花:
        • :疑问:
        • :晕:
        • :赞:
        • :早安:
        • :em102:
        • :em103:
        • :em104:
        • :em105:
        • :em106:
        • :em107:
        • :em108:
        • :em109:
        • :em110:
        • :em111:
        • :em112:
        • :em113:
        • :em116:
        • :em117:
        • :em118:
        • :em121:
        • :em122:
        • :em123:
        • :em126:
        • :em128:
        • :em129:
        • :em130:
        • :em132:
        • :em133:
        • :em134:
        • :em135:
        • :em136:
        • :em139:
        • :em140:
        • :em142:
        下一页

               

        发表于 2025/08/23 17:17:01 来自 浙江宁波

        写作文。。。。。。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