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邱丕相《中国武术史·内家拳》:内家拳是一种动态文化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5/08/27 16:28:25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中国武术九段、国际级武术裁判、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邱丕相老师在其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中,细致讲述了黄百家与《内家拳法》。
黄百家,原名百学,字主一,号不失,浙江余姚人,其父是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1617一1669)学“内家拳法”,师父死后七年为纪念其师,撰写了《王征南先生传》,记录了师父所传《内家拳法》。此书一开头即写道:“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王征南先生从学于单思南,而独得其全。”另外,黄百家之父黄宗羲,也称赞王征南的业绩,于康熙八年(1669)写《王征南墓志铭》,其中也谈到了内家拳的起源与传承。他写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搏于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人。三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年间,张松溪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于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黄在此文中列举了不少内家拳名家的姓名,较为详细地勾画了明中期以后的内家拳传人谱系。内家拳自黄百家以后已难觅踪迹,民国时期的武术史学家唐豪认为,“内家拳已于清初失传”。是否如此,现在还难以断言,因明末清初内家拳在江、浙两地传播甚广,黄百家只是王征南之一脉。《内家拳法》的内容有应敌打法若干,穴法若干,所禁犯病法若干,练手法三十五,练步法十八,记有“六路”和“十段锦”歌诀及诠解,并述王征南独创之盘斫法及习拳精要。据黄百家所写的内家拳法,当时的内家拳既不是太极拳,也不同于形意、八卦等拳术。但是,内家拳作为一种动态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其内容与形式也必然随地域之差异、年代之变迁而发生衍化。

节选自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史》P140—141

邱丕相先生与内家拳

几十年来,邱丕相老师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的研究工作,收集整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献典籍。2004年,内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夏宝峰先生“化‘秘传’为‘普传’”,使内家拳重现于世,此举引起了邱丕相老师的特别关注。邱老师对于内家拳给予了高度重视和认可,从武术史研究、武学研究等层面为内家拳发展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4月28日,中华武术内家拳名诞生355周年及中兴二十年武林大会隆重召开,邱丕相老师在会上发表讲话。邱老师说:“张松溪在宁波一带流传的内家拳与教科书上所说的‘内家拳系’并不是一回事,这是作为一个拳种独立存在的。”评价内家拳“是一个典型的活态文化,是一个代表性的武术拳种,一定要发扬光大”。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