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除非非常有钱家里,中产家庭去国外没钱没资源不如国内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5/08/27 19:39:51 来自 江苏南京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一份高校的留学意向调查显示:2019年到2024年这5年,留学人数都在下降。北京大学2024年本科出国(境)深造人数为641人,与2019年的818人相比,减少幅度超过21%;清华大学2019年至2023年出国人数减少了28%;“国防七子”之一的北京理工大学出境深造人数更是减少了一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的海外升学人数这5年也分别缩水28.57%和17.70%。

为什么5年之前中国父母对于留学趋之若鹜,而现在却避之不及?答案只有一个:现实。

现实又分成几个层面,如同我的朋友们的处境一般。

成本已经变得不可忍受。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最青睐的,也是对中国留学生最友好的大学之一,学费已经涨到7万美元一年。美本最普遍的学费,平均一年都在5万美元以上,加上住宿、生活等等,一年10万美元是最低消费。4年下来,40万美元,也就是300万人民币左右是标配。

中国的中产,多数讨论资产的时候,基本上并非手头的现金,而是房产。卖掉一套房,供养一个人,这基本上是通用操作。

请问,你的房卖得如何了?

英国BBC前段时间的调查说,美国H1B签证中签率10年前是50%,现在是14%—25%之间。对不起,这个数字是全球的,不是中国学生。所以,赌这个的开率不会比俄罗斯转盘高。

可见,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是要打道回府的。也就是说,毕业之后留在美国收回成本的可能基本断裂了。

那么回中国?要在中国的职场中收回300万的投资,你可以想象一下机会和年限:这还要求你有超高的人脉和运气。

承认吧,海龟已经根本就不吃香了。在中国的就业序列里,考公已经打败所有的其它路径,然后是国营企事业与教育机构,再然后是大厂,最后是普通的私企。

前两条海龟优势等于零。

大厂?你在大厂还好吗?

私企?你就得和1500万应届毕业生厮杀:卷薪资,卷工作时长,卷人脉……

去留之间,都是一场又一场的血腥搏杀。300万是沉默成本,你愿意付出吗?

十年以及之前的二十年,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改变人生的路径,更多是因为时代的红利。

这时代的红利,我们这一代以及我们的上半代,都曾经享受过,也就是高考红利。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整个社会处在极度缺乏受教育人群的饥渴之中,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都急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来补充社会的整体缺失。

因此,从1978年开始以及之后的二三十年之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全部大规模迁移至城市,快速进行了城市化填充。

不要以为这批进入城市的人具有更高的智商或者更优秀的品质,只不过因为他们拥有比当时广大农村的其他家庭更加优渥一些的条件而已:能够支撑起他们的学费,不需要付出大多数的时间下地干活,周边有较好的高中能够支撑高考所需要的训练。

这就是高考红利。

然而,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开始升级了。外资涌入进来,互联网开始腾飞,全球化成为基础设置。显然,享受高考红利的这批人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全球一体化的需求。

它需要语言能力,需要全球知识,需要管理系统,需要技术结构。在高考中获利的土鳖派此时固然开始掌握话语权,但是当涉及到全球性的政府谈判、技术引进、管理接轨、自动化生产等一系列实质的技术性操作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海龟就是那个时代的急需品。这就是留学红利。

在几乎所有的沿海城市,所有的外向型经济结构,都需要海龟来填补产业接轨与升级所需求的人才。

当然,大批量的海龟同时也符合了整体社会的全球化转向:文化、娱乐、影视、生活方式、健康、医疗……

全球化转向并不只有单一的工业面相,而是针对整体社会的全球化改造。

与中国同理的是,当时的全球都在全球化。与中国需要美国知识一样,美国也需要中国知识。所以,H1B中签率很高,因为美国本土需要具有中国知识的人来与中国方面沟通与协商。

因此,留学热潮持续高涨。同样地,并不是因为那些人的父母多么地有先见之明,或者多么地深谋远虑,而单纯地,因为整个社会的全球化转型,给海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高考红利与留学红利,这是中国时代变迁所提供的主要机遇。

2025年5月,特朗普与哈佛大学打了一场战。这场战的胜负迄今尚未分明。但受害者已经非常明确:留学生。

留美签证收紧不是一个趋势,而是一个现实。8月初美国国务院所公布的留学生免面签政策的调整,也不过是签证政策变化的其中一个案例而已。事实上,《经济学人》报道说,2023年美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拒签率就已经达到了36%。

对学生与他们的父母而言,留学与否是一个性命攸关的人生十字路口,但是,对于政客而言,教育交流不过是其政治沙盘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

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客的政治沙盘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臆想,决定性因素更在于,全球地缘与政治格局的变迁。

在全球化时期,人才与人口的全球化流动是一个关键性因素。与中国趋势相同的,是人才和人口从新兴市场流向发达市场。但是,当然没这么简单:只不过是从整个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于是,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澳大利亚,甚或包括日本,人口几乎无节制地大规模迁入。在欧洲,是穆斯林人群;在美国,是拉丁与亚裔人群。

这其中涉及大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元素,但最简单的,从本地人群的直接体感上而言,这些移民挤占了工作机会、侵蚀了社会福利、恶化了社区安全。

所以H1B要减少,签证要收紧,非法移民要驱逐。

这是一个大趋势,甚至和特朗普本人的好恶无关。

可是难道只有美国如此变化吗?

对于中国中产而言,别再瞎折腾了,留学不但不能够如同十年前那样实现阶层跃迁,甚至连保住现有阶层地位都岌岌可危。

300万的成本大概率是打水漂的,而缺乏国内教育背景与受到西方教育系统的洗礼之后,那些海龟孩子们很多无法适应国内又卷又累又没有前途的职业修罗场,所以你大概率就养了一个躺平啃老的“海废”。

但是,且慢!不是说,现在美国的AI领域中,有将近一半的人才是受过国内本科教育,或者至少具有中国背景的人吗?

是的,这是我想说的最后一个要点。

留学之路是极其艰困的,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对于学生。在过往的岁月中,哪怕在国外拿一个水硕,因为留学红利的存在,都能够获得优良的前景。

但是今天留学的目的与过程全然改变。

天赋固然是重要的,那些在国外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人依旧有比其它专业的学生有着更加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获得与自己的个性、长项与理想相匹配的知识专业,才是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的核心。

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阶段,都需要优秀的人才。美国并没有对中国留学生关门,加拿大也没有,欧洲也没有,日本也没有。但是,无论对学业还是留下,无疑门缝都在收窄。

只有那些真正在追求卓越,或者不同寻常的人,才能在这样的留学竞争中生存下来,也就是全球化所遗留的狭窄门缝中继续生存和生长。美国不仅需要人工智能人才,也需要物理,也需要医疗,需要厨师,需要导演……

问题是:你是他们需要的人吗?

所以,我想说的是:全球化逆转的环境是你无法改变的,但是个人与个体的命运,依旧存在于所有人各自的选择与努力之中。

已经没有机会骑在银龙的背上御风而行了,它已经变成了恶龙。我们每个人在时代变迁面前都微不足道,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看见时代的夹缝,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风向。

Alternate Text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