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内家拳仅是宁波一带流行的地方拳种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5/08/28 14:24:08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文章摘自康戈武编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
内家拳仅是宁波一带流行的地方拳种——中国武术实用大全记内家拳——作者:康戈武

内家拳是一种“主于御敌”的拳种。所谓“内家”是相对于“主于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内家拳在明代流传于浙江。传习者说此拳传自宋代武当山道土张三峰。或云“宋徽宗时.张三峰夜梦元帝授之拳法”(见《王征南墓志铭》),或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见《内家拳法》)。百年后,陕西王宗精此术,传温州陈州同,又有勤县人张松溪得孙十三老传,张又传四明人叶继美,叶传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等,他们皆各有传人。其中单思南传王征南。王之弟子黄百家著《内家拳法》.黄父宗羲撰《王征南墓志铭》.两文中都详细记述了王征南有关内家拳源流说及其所传拳技。内家拳对后世拳坛影响颇深,曾产生过诸种附会说法。关于内家拳是否创自张三峰的问题,至今争论犹存,莫衷一是。内家拳基本手法包括:斫、削、抖、磕、靠、掳、逼、抹、芟、敲、摇、摆、撒、镰、攘、兜、搭、剪、分、挑、绾、冲、钩、勒、耀、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削、钓等35种。基本步法包括:㼭步、后㼭步、碾步、冲步、撒步、曲步、蹋步、敛步、坐马步、钓马步、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绞花步等18种。
基本击法包括穴法和应敌打法两种。穴法的内容含有点打对方穴位和锁拿对方关节等打要害的技法。攻击部位有死穴、哑穴、晕穴、咳穴、膀胱、虾蟆、猿跳、曲池、锁喉、解颐、合谷、内关、三里等处。应敌打法的内容含有长拳滚斫、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铁扇、金刚跌、顺牵羊、虎抱头等若干种。内家拳的基本套路有六路、十段锦。内家拳将拳架姿势和动作过程中的错误称“病”,列了14种“禁犯病”。包括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内家拳“主于御敌”,讲究以静制动,非遇甚厄则不发,发则犯者应手即仆。内家拳以“敬、紧、径、劲、切”五字为“心诀”(参见本书“内家拳五字诀”)。20世纪30年代《内家拳法研究》的作者唐豪氏认为,内家拳已如黄百家所言,成了“广陵散”了。在80年代“武术挖掘整理”中、有人自言其技为松溪派内家拳,然否,众说不一。不论内家拳是否还有传承,它的若干技法影响了后世武术的发展,却是不容置疑的。清末民初,相继出现了将特点异于“少林拳”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概称为“内家拳”的提法。这种提法在一部分武术习传者中约定俗成地沿用着。一些研究者则认为明清间的“内家拳”,仅是宁波一带流行的地方拳种,与后世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并不是一回事,应该区别开来。民国年间关于将后三种拳术总称为“内功拳”的提法,逐渐得到了学人的认可。

作者介绍:康戈武,1948年出生于云南昭通,研究员、教授,中国武术九段。1981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曾相继被选拔为云南省武术队、北京市武术队和国家武术代表团运动员,交替执教干云南省武术队、北京体育学院和德国科隆体育学院;1990年调入国家体委(现“总局”)武术研究院,致力干武术研究和传播工作,现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执行专家、中国武术协会常委、段位制办公室主任。代表性专著有《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国武术春秋》等。自2007年起,康戈武始终与内家拳代表性传承人夏宝峰掌门保持联系和互动。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