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内家拳源流史事概要(下)——明中后期~1988年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5/09/08 15:14:15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内家拳源流史事概要(下)——(明中后期~1988年)
作者:白玉丰
中华民国时期
自清初畸山夏鼎贵迁居剡源开始,夏家既延续浙东宗族“择善而居”的传统,后裔所建“绳武堂”与九世绵延的“耕读习武”家风,见证其以血脉续法脉、学武自保的传承智慧,更夯实了剡源夏氏在内家拳传承中的核心地位。其“得艺于宗人夏枝溪之流”,师承脉络清晰。不同于王征南等人因单传致“广陵散绝响”的遗憾,剡源夏氏以宗族秘传巧妙规避清廷的禁武令,更打破单线师承局限,凭“多人汇传、博学众长”形成体系化传承,而吴昆山、夏枝溪、李天目、僧耳、李大年(吕元)、王德降、吕十娘等都是张松溪内家拳嫡系传人,为夏氏一脉注入了正统根基。
1914年夏高云与唐氏育子夏祖明(号大先生,谱名明祖,江湖称“土明佬大”)。这位内家拳高手因父亲及长辈偏爱幼弟,曾出走绿林,先后娶六诏麻厂上官氏、新昌龙皇堂越剧名花旦(村称“老婆旦”)、西岙王国云,育有四女并收一义子。
民国四年(1915年)九月初九,夏高云和张氏育幼子夏明土。“肖先生”夏明土小名阿小或小先生。他少时与夏祖明等人同习文武,武艺高强,其枪法传承自父亲夏高云,百发百中。他广交朋友,善解纠纷之事,济困护危。夏明土与浙东四明山、天台山各山寨头目、和平军头目小彪麻皮(王小彪)皆为朋友或学武的师兄弟。另有夏传宝,俗称夏老三,夏明土兄弟家族侄子,年龄与夏家兄弟俩相仿,亦内家拳高手,初为小雄鸡警卫员,彪悍强势。夏老三有六个兄弟,除幼弟夏传生,其余都学武艺。
一直以来“内家拳专打外家拳”的说法流传甚广,令外家少林拳从业者不满。绍兴一汤姓老者(一说上虞汤浦人)为少林拳、易筋经名家。夏祖明怂恿弟弟夏明土与之比武,比武时夏明土用一招内家“金挂钩”踢断汤某的左前小腿骨。走时夏祖明还从背后用火器于远处打断了汤的拐杖。同一时期,有货郎客自称嘉定内家拳叶鸿驹后人,从天台赴宁波途中经剡源,欲拜见夏高云,寻访剡岙菩力堂遗迹(其内家拳师门僧人居住地),因夏高云赴上海走亲未遇,遂在剡源村大樟树下歇脚。当时十三四岁的夏家兄弟二人误认其为冒名者,欺负其为外乡人。没想到货郎不怒不骂,反赠糖果,并好言相劝。事后,夏高云才知自己曾错失内家“铁木鱼和毒杖僧”后人来访的机会。
经此数事,夏高云对兄弟俩严加管教,并郑重告诫:“修习功夫与为人处世,都需常怀恭敬谦虚之心,切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此后夏祖明失踪,而弟弟夏明土“智虑沉雄、内敛持重”,得以承袭拳法真传,成为松溪内家拳第十一代传人、内家拳剡源一脉的大当家。他恪守祖训、传承祖业,开设乡塾传授拳术和国学,平日里心存善念、广结好友,常以援手接济困厄之人,在乡里之间享有极高声望。后来夏祖明归来,沉默寡言、低调谦和了许多。
民国十五年(1926年),柴小梵在《梵天庐丛录》中记载“松溪拳术”,提及鄞县南乡鄞江桥一带尚存内家拳派(涵盖今洞桥、鄞江、龙观、溪口等地,为旧时宁波南乡通浙西的陆路之要道)。
其间上海《申报》上刊登有奉化人正月初九宁波佑圣观比武记录,民间盛传为奉化剡源夏家高字辈人物(夏高云族人)。正月初九据传是张松溪在迎凤街会少林僧兵的日子,内家拳人便将此日作为内家拳的“校武日”。从明末开始,每年正月初九,都会在宁波崇拜真武神的佑圣观太岁殿开展比武,清中期后其他宁波拳种也常参与其中,此风习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民国十七年(1928年),赵尔巽(1844~1927年)主编的《清史稿》在北京刊行,撰有“王来咸(征南)传”条目。同年鄞县国术馆成立,县长陈宝麟为馆长,聘请曾跟剡源夏家学过一路内家拳雷公飞心腿的浙东南拳名家、剡川亭下人阮增辉为副馆长、总教练。
鄞县国术馆成立前后,张之江曾亲临宁波,计划将鄞县国术馆升级为直属于中央的国术总社。这一年,绰号“小雄鸡”的徐永昌16岁,他跟随新昌县沙溪孙家田的强横人物孙立表落草为匪。当时,另一个土匪头子王鼎山跟徐永昌等人关系很好,他早年就曾在夏家学过武术,并且和明土兄弟结拜为兄弟,经常有来往。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家轸“整理出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八年所作的提倡国术的文章”,并发表于《中央国术旬刊》;11月,原由宁波人吴涵秋、钟一棠等人发起的江北岸青年会组建的“技击社”也被合并于海曙孔庙内的国术研究班内。国术研究班于14年前已成立,由杨琛伦和阮增辉教拳,鄞县国术馆就在此等公众基础上扩大。
同年11月18日,68岁的阮增辉作为鄞县国术馆代表,参加杭州国术游艺大赛,为赛事中年龄最大的参赛者,同行的宁波代表共11人。阮增辉凭借副馆长身份及蒋介石同乡关系倍受优待,现场演示自编的柔性“雷公飞心腿”获最佳奖,其“高花腿法”还被摄制成电影。此事传回剡源,乡人调笑内家拳实用的“寻腿”(雷公飞心腿别名,讲究以腿踢腿、不犯高踢)竟不敌“高花”受捧,但也有人认为适应时代的表演同样重要。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夏公明土撰写《国术家书》,阐述内家拳武道思想。首论武术“由简入繁、归约至精”的进化历程,提出“博而归约则卫身武道始成”;谈到武器革新后武术功能从“卫身”转向“强身”,强调其“体用兼备,可强身益智、御敌育人、护种保族”的价值;同时论述了“国术”诞生的时代背景,指出“国术拳勇实乃强种强族之良方,教学良知良用之根本”,并称内家拳为“无上秘法、上乘之传,兼具养身益寿、自强积健之效,可开发利用以利国利民”。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2日,蒋介石在阅读了《国术家书》之后,题写了三幅题词。他在题词中嘉许“国术佬手”,勉励人们要“强健体魄”“捍卫邦国”。同年,夏明土撰写《绳武堂拳势不传堂规》,记录了剡溪夏氏宗祠“瑞本堂”的一条祖训:“行健之法有二:一曰读书,一曰学拳,读书明理,学拳知勇。”文件还详细载明了夏氏家传武术的“三不传”原则(即:非得地、得时、得人不传),并对王征南提出的“五不可传”准则进行了解读。这篇文章在宁波、上海的国术家之间相互传抄,影响力很大,甚至引得上海人专门搭乘定期航船前往剡川(剡溪流域,今奉化溪口剡溪一带)求学。
同年9月25日,中央国术馆致函鄞县国术馆,要求鄞县国术馆去寻找位于宝幢铁佛寺附近的、清朝初年国术家王征南之墓,并拍摄墓葬及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以留存武术史料。如果当年拍摄的这些资料现在还能找到,那么它们很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王征南墓和铁佛寺的照片。
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明土曾被推荐为蒋介石侍卫营侍卫,因不耐约束返乡。面对动荡纷乱的时局,他从容坐论,杯酒欢笑,常以“醉不及乱”自评,平日“日日饮老酒、天天打麻将”,还特意刻制一印“醉乡侯”(学内家拳人忌狂酒),印章边题:“无酒学佛有酒学仙,无酒有酒都行拳势。”实则借此避世自守。另有一说,当时因兄长夏祖明不在家中,老父夏高云年事已高,家中几位母亲无人照料,加之剡源地处五县交界,彼时更是鱼龙混杂,众人盼着他能留在乡里主持局面。
同年,奉化南拳师萧品三(亦作萧聘三)因不满浙江国术馆教务长杨澄甫将自身拳术归为外家拳,却自评太极拳为内家拳,提出比武较量。萧品三祖籍台州,自述曾师从十余人,涉猎少林、武当及“朝元和尚”等派系,习武多年,尤擅黑虎拳与缩山拳,受聘为国术馆教练,幼年便知老家有内家拳传承。杨澄甫则为杨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萧品三提议按家乡内家拳的“老本硬盘”规则文比:各打对方三拳,并立生死状。此次比武两败俱伤,不久后二人均离开国术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当地绿林带头大哥孙立表被捕,在奉化亭下狱中服毒自杀,“小雄鸡”徐永昌被当地强人推为总头领。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唐豪和研究吴式太极拳的方梦樵一起,持上海市国术馆公文,向鄞县通志馆和国术馆打听,后前往宁波宝幢的铁佛寺以及王姓族人聚居的东同岙村,调查内家拳线索。铁佛寺常洪法师和东同岙村的王姓族人都说对内家拳完全不了解,当地也没有人练习这种拳法,王姓的家谱里更是找不到任何关于王征南的记载。之后两人又托人到温州去调查,结果还是没找到内家拳流传的任何踪迹。结合黄百家当年说内家拳“此术已成‘广陵散’”的记录,唐豪于是得出结论,认为“宁波城中内家拳已于清初失传”。这次“宁波之行”,因为没有人能提供有用的资料,也没见到真正练习内家拳的人,唐豪终究和内家拳“擦肩而过”。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方梦樵写有文章《从上海到宁波》(续),记录自己和唐豪到鄞县调查内家拳经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唐豪先后撰写《太极拳与内家拳》及《内家拳》等,梳理张三峰创拳神话、内家拳的传承人物及拳理内容等,将有关内家拳的学术研究推向新高度。在《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书中内外家的所由说》一文中,唐豪认为:“当时御倭诸僧,皆未到过四明及其附近,安能在战事其间,结队至70人,往鄞县去求张松溪比武?”得出了松溪击败少林武僧一事是从《王征南墓志铭》衍生出的结论,“事固属伪”。但后世学者、宁波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如安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明代沈一贯所著的《搏者张松溪》,此文对于松溪击败少林武僧以及张生平之事都有详细记载。《搏者张松溪》的挖掘,弥补了当年唐豪材料的不足。
1930年,《宁波旅沪同乡会月刊》连载了民国日报社社长胡朴安的《明州游记》,游记提及有关于内家拳和五乡铁佛寺等词条。
在1929年到1939年陈宝麟担任鄞县县长期间,剡源的内家拳传人夏明土听说茅山斗门桥一带流传“舞仙童”神拳,这种拳法的“香灰秘密”从古天台剡源牛坑的龙王庙里得来。于是他就跟着一群割稻子的季节工去当地寻访,结果拳法没找到,却在斗门桥头的一家小酒店里跟店老板起了冲突,把酒店给砸了。这件事闹得很大,引发了所谓“鄞县人怕奉化人”的案子,有六七十个人被官府带走问话。学过内家拳的剡岙人陈泉卿还亲自去找鄞县县长说明事情的来龙去原,要求查办挑起事端的人,并释放夏明土。最后,夏明土等人都被平安释放。此事之后,鄞县人更加忌惮奉化人了。夏明土一个人对付一群人的内家拳功夫也被传得神乎其神,内家拳因此再次变得广为人知。
这之后,有些奉化人常借“老蒋乡人”的名头惹是生非,在宁波的“后市”横行霸道。还有人事后报夏明土的名字来逃避责任。
民国时期,夏明土传授鹅头颈拳(内家拳的里俗称呼)徒弟较多,除四明山四周一带外,且有新昌沃洲山和天台山僧道出家人等,但所授每人拳技多不一。他潜心钻研内家拳术,参考天台道士盘(今属新昌沙溪)宁海籍女道姑(吕十娘一脉传人)的“采精补阳术”,对内家拳贯气诀、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锦等进行改良,去表存真,化繁为简,保留了内家拳最核心的七十二加一的变法、三十九打法、二十四加一的正侧,以及最精华的小九天(阴阳十八法)和十二成一(即十三丹功);兼擅四明长剑技和伤科易算等,撰有系列拳谱,成为内家拳发展史上集大成的宗师者。
1941年左右,日本浪人边度一郎弟子芝原平二郎假冒湖南人李秀山向夏明土提出比武,想借以立威。最后李三比三输,又被夏明土从剑招中看出日本间谍身份落慌而逃。李秀山输后回宁波路过今奉化六诏村中街,在街边木门上留有题字。后为报复夏家,两次派飞机轰炸剡源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日军攻占浙东全境。内家拳高手王鼎山、徐永昌等“强人”迅速扩充抗日队伍,挖掘纵横壕沟备战,时常以游击战术与日军周旋。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正月初,剡源的夏明土、夏土明、夏老三等人,又因一场风波与悍匪单阿毛结怨。单阿毛勾结日本兵,从下跸驻出发沿六诏岭报复夏家兄弟。夏氏族人闻讯联合王鼎山、徐永昌等十多位内家拳高手,在剡源村六诏岭中段的晚香岭独山沿线设伏一举击毙8名日本兵,悬尸于路边竹林示众。日军遭此重创后发誓报复,由单阿毛带路于夜间偷袭夏家人的“后山”高堂牛坑岗,却被王鼎山、徐永昌组织的绿林好汉奋勇痛击,再次被打死十多人。不久,汉奸单阿毛中了陈泉卿等人设下的离间计,被日军杀死在上跸驻龙坞白龙潭。经此数战,剡源村的抗日义士们斗志愈坚。为防备绿林好汉下山偷袭,日军在康岭、沙溪等剡源村周边修筑了多个碉堡,至今仍有遗存。杜钟文曾撰联评价内家拳人面对外敌时深入骨髓的民族大义:“抗倭抗日称义拳,反清反顽逞英豪。”
2月,“小雄鸡”徐永昌升任宁波自卫总队独立大队长,后所部编入抗日自卫总队第三大队,移驻宁海。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王鼎山烧毁牛坑及高瀑山高堂营寨,与单孝升率领部下及家属五百余人——其中家属、孩童等非战斗人员二百余人,携带轻机枪4挺、步枪110支、短枪40余支、枪榴弹筒1个,抵达鄞奉县办事处所在地樟村,正式投诚。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何克希亲率队伍迎接,王鼎山、单孝升(小白脸)部被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队嵊新奉抗日别动总队,王鼎山任总队长。此后,王鼎山历任团长、师长,在解放济南和淮海战役立中下突出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演绎了民国、抗战及解放时期的乱世兄弟情怀。解放后,他曾任安徽省代理省长,1956年在杭州莫干山疗养院病逝。他一生匪气与正气在他身上交织上演,与内家拳及传承内家拳的剡源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朱谦之(1899~1972年)所撰《南雷学案》印发。该书依据黄宗羲《南雷文集》,参考明代著述、方志、明史稿等文献,为相关人物立传,将一同参与抗清斗争的王征南列为黄宗羲的“同调”。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秋起,夏明土在夏教房“宜其家人”居所,依托清嘉庆四年至民国年间的二十多张夏家地契,陆续写下《示后昆篇》《源流》等内家拳经典名篇。《示后昆篇》记载,夏氏“家传有绝技,曰行字,俗名‘鹅头颈拳’。斯术原名剑术,因书剑同理而成,故以行字名之,曰行字拳势。余姚黄不失(即黄百家)谓张三峰即精于少林,复从翻之,故又名内家……都不外‘敬、紧、劲、径、切’五字诀”;文中还抄录了祖传的吴昆山所遗秘本草稿《行字拳势·拳勇论语》,称其“有精奇妙法六十三篇,损伤妙方一卷,及小九天、吕祖式,或十二成一”,并评价这部文稿“虽简编错乱,然言简而意详,文深而事备,大人谓知之修练,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总括,尽收其中。实为天地所珍秘。进则可为治国平天下之用,退则当作修身齐家之策。”
《源流》篇则记载:“我剡源始祖清流太公,本为畸山夏人,修文备武,得艺于宗人枝溪之流,故亦精于技击。相传太公因事乞神,以鸡卜选址迁居于此,为人忠厚,知书通理,常为地方排难解危,深受乡民敬重,率子孙兴基建业、垦荒耕种。后子孙人丁繁衍,家道兴盛,传至七世到我,教子侄习练此术,以通晓世事、安身立命。”至此,剡源夏氏内家拳的传承脉络清晰可考,其武道思想体系亦趋于完整。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15日,蒋介石游览剡溪之源的新奉交界地带,期间为剡源夏氏内家拳人手书“强国之基”“知勇有术”等题词。同年10月,时任国民党浙东行署主任俞济民委任徐永昌为浙东行署突击独立大队中校大队长,兼任奉化县副县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2月14日下午,“小雄鸡”徐永昌被解放军二分区警备二团三营三连连长杨秋明率领的跸驻民兵队围困,一代悍匪落下帷幕。
1952年秋冬,“改过自新”的夏老三被人告发,在晚香岭小岙口以“镇压反革命”被枪毙。
1953年,正月初五,夏祖明(土明)病亡。
同年,内家拳大把头夏明土将幼女根翠抱与他人收养,将陆续整理好的相关内家拳文献资料用油纸包裹后藏入夏教房祖屋“宜其家人”居西南侧墙角砖墙里;二月初九,家人发现夏明土生病吃药的煎药罐已烧干,夏明土已病故。此后,内家拳在浙东山区潜传,夏明土长子传龙(1946~)、次子传虎(1948~)、幼子传兴(1954~)等与乡民少年都尚学“打活”等内家拳高级对练强身技法。大女儿华翠嫁于晚香岭的上官家;小女儿叫根翠嫁于棠云毛家。
1961年,移居香港的著名华人武侠小说家金庸在报纸上发表连载小说《天剑龙刀》,修改后易名《倚天屠龙记》,此后被拍成多部电影、电视剧,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内家拳宗师张松溪被塑造成武林泰斗张三丰七位高徒中的老四,自此闻名于天下。
上海精武体育会老会员、杨式太极拳名家傅钟文的弟子沈寿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发表《试论古代内家拳及其十四禁忌》(真实内家拳是十六禁忌),栗胜夫在武汉体育学院编《武术专辑》1982年第1期发表《简谈黄百家<内家拳法>》,《武踪》1985年第2期发表周伟良论文《内家拳源流考》,《武林》1987年总70期发表郭福厚文章《内家拳法浅议》,宁波大学讲师张如安在《体育文史》1988年第4期发表《内家拳大师张松溪生平辨误》,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中国武术连环画《内家拳传人》(系李恭泰、远静根据明末清初著名武术家王征南的史实和传说编文,钱贵荪和鄞人盛元龙绘画),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9年12月出版吴兆祥主编的《中华武术手册》中录有“内家拳”条目。期间,中国香港武侠小说风行大陆,武侠影视层出不穷,而浙东内家拳影子时隐时现。
1988年,经奶奶孙氏国菊指点,从小练拳的夏明土之长孙夏宝峰挖开了剡源“宜其家人居”祖屋墙角,取出二十多张发黄的清朝地契和若干藏书。为看懂爷爷珍藏的内家拳文献,他从此苦心练拳,专心揣摩,并持续若干年,在奉化、新昌、嵊州及宁海、天台、余姚、上虞、鄞州等地寻访求教爷爷的师兄弟、徒弟十余人,采访近一百来位知情人,同曾习练过内家拳的人逐一还原内家拳法各路招式的理论基础与动作细节,破解修复秘传内家拳谱的精髓奥秘,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内家拳法体系,接续内家拳祖传法脉,成为宁波市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松溪之传内家拳第十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夏宝峰将古传“敬、紧、径、劲、切”五字秘诀和“三正、三致、三为”以及“正义心、混元劲、十二规约”三要素教导学人,以其系统科学的教学方式、明显的养生功效及速成的实战效果,备受欢迎,经十数年之耕耘,桃李芬芳,成绩斐然。(完)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