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宁波小伙在地库里一亮嗓, 瞬间火了! 视频里, 他就坐在车库里, 随性开唱, 结果一嗓子出去, 直接收获20万人点赞。 “哥,再唱一首!” “这嗓音绝了,快更!” 关键是, 等小伙身份一曝光, 网友们更不淡定了, 他叫苏醒, 居然是宁波市演艺集团、 甬剧团副团长、二级演员。 合着这是专业大佬 “下凡” 随便唱唱啊! 有意思的是, 和视频一起爆火的, 还有他所在的宁波市演艺集团。 当线下剧场的观众席越来越空,当年轻人大喊“听不懂戏曲”,国有院团的路该往哪走? 宁波市演艺集团却交出了一份“反套路”答卷:让二胡乐手摘墨镜、让越剧演员唱流行,在抖音直播间搭起“第二舞台”。短短半年,1600场直播吸粉496万,连十年没收到过花的乐手都成了“网红”。 “当他们第一次按下直播开播键的时候, 转折点便来了。” 这场传统艺术的“破圈”, 比你想的更精彩! 破局: 董事长亲自带队 “闯直播”, 首场就火了!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直播间热闹非凡的院团,最初连设备都要靠租? 2023年,线下演出骤减,拥有75部原创剧目的宁波市演艺集团,第一次感到了“生存焦虑”。直到2024年“艺播计划”找上门,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林红拍板:“观众在哪,舞台就在哪!” 同年春天,一场“冒险”开始了。 ![]() “先让‘台柱子’试水,用专业实力稳住阵脚!”面对“怕没人看”的顾虑,邱裕紫禾与团队商量后定下策略。 宁波市演艺集团、甬剧团副团长、二级演员苏醒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深耕甬剧舞台多年的老艺术家,他早已积累了近万戏迷粉丝,开播当天,熟悉的甬剧唱腔透过屏幕响起,瞬间勾起老戏迷的情怀,评论区里满是“终于等到苏团长直播”“这唱腔还是当年的味道”的感慨。 面对镜头,苏醒的话语质朴却坚定:“直播不是演员的‘额外任务’,而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不是说要从直播里赚多少钱、赚多少流量,而是要为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剧种拼一条活路。要是得不到流量、留不住观众,再过些年,我们这些剧种可能就只能进博物馆了。我们要的是百花齐放,流量能让更多人看见甬剧,但更重要的是,在得到流量后,我们要沉下心来打磨艺术,这才是对剧种真正的负责。”
回忆起这些经历,邱裕紫禾脸上满是藏不住的笑意,语气里满是欣喜:谁也没料到,这场“试水”直接打破了院团的“次元壁”:原本只在剧场里听戏的观众,隔着屏幕追到了直播间;以前只演给宁波人的甬剧,第一次被全国网友听了去。而最大的收获远不止于此——我们意外收获了一批年轻态粉丝,他们从天南海北的地方赶来,专门为了看一场我们的线下演出,剧场里久违的年轻面孔,让传统戏曲真正有了“年轻的温度”。租来的设备没白买,这步“线上棋”,走活了! 蜕变: 二胡乐手摘墨镜涨粉, 老艺术人在直播间 “换了模样” 直播间里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数据,而是那些“老艺术人”的新变化。 甬剧团的二胡乐手张金亮,一开始直播时紧张到全程戴墨镜——“台下拉琴不用露脸,线上要对着镜头,太慌了!”直到他拉了段《红楼梦》的《葬花吟》,评论区突然炸了:“这旋律太戳人了!”那天起,粉丝每天涨1000多,打赏消息响个不停。慢慢的,他摘了墨镜,话也多了,还会跟观众聊戏里的故事。更意外的是,有粉丝专门从外地赶到宁波剧场,就为看他一眼,散场时递上一束花——这是他从业十年,第一次收到观众的花。 ![]() 张金亮正在直播 越剧团的徐秋英也“上瘾”了。最初只是午休时播两小时交差,后来越播越投入,硬生生延长到三小时。吕派唱段《打金枝》《拷红》等都是她直播时的“看家本领”。“戏迷”们看不过瘾,不让她下播,“跟”着她排练、化妆。有粉丝留言:“为了听你唱十几分钟折子戏,我愿意飞宁波!”连线下演出时,都有观众举着手机喊:“徐老师,直播间见!”更有粉丝在谢幕时为她献上鲜花。在抖音,徐秋英常收到北方的粉丝盛情邀约,请越剧团到当地演出。对于徐秋英而言,直播间这个窗口,为越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观众。 徐秋英在抖音账号里展示工作花絮 半年下来,这些曾经“只活在剧场里”的演员,成了粉丝眼里的“老朋友”:有人被戏腔圈粉,有人因方言共情,496万新观众里,一半是以前从没接触过戏曲的年轻人。 ![]() 宁波市演艺集团演员们的直播间 未来: 直播间要搬去景区! 还要帮更多院团“破圈” 如今,曾被贴上“小众”“过时”标签的传统艺术,正借着直播的东风焕发新生——二胡的悠扬旋律透过屏幕传向千里之外,越剧的经典唱段被剪成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广泛转发,原本与年轻人有距离感的传统艺术,终于在直播间里找到了共鸣的出口。 这份新生并非偶然,而是宁波演艺集团实打实的投入与探索:6个专属直播间每日热闹开播,甬剧、越剧、民乐领域相继涌现“万粉主播”,连歌舞剧院的男高音都因直播里的“反差感”圈粉——唱到兴起时唠一唠后台演出趣事,严肃艺术家秒变“接地气”的分享者,这份真实让粉丝愈发喜爱。 在林红看来,“只要把人培养起来了,观众有了,需求有了,任何一个空间都是舞台”。基于这份理念,他们的下一步规划充满想象力:要把直播间从固定空间“搬”出去,落户到沉浸剧场与景区,让观众在欣赏青山绿水、特色剧场氛围的同时,耳畔响起婉转戏腔与悠扬乐声,打造文旅交融的全新艺术体验。 与此同时,集团内部的潜力仍待深挖——200多名演员中,目前只有20多人投身直播探索,更多身怀绝技的“宝藏”演员,正等待着在这个“第二舞台”上绽放光彩。 更难得的是,宁波演艺集团并未止步于自身发展,还计划将直播运营的经验向外辐射,帮助宁波各区县的小院团搭建直播间,为基层传统艺术从业者点亮新的展示路径。 从直播间里的“破圈”,到文旅融合的新探索,再到对行业的赋能与带动,宁波演艺集团用行动证明:传统艺术从不怕时代变化,怕的是固守成规、不敢迈出创新的第一步。而属于他们,属于传统艺术的新时代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