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时代,二维码已成为商家们收款的主要方式,如此方便的“电子钱包”却被坏人盯上了,一招“狸猫换太子”便让商家辛苦经营所得进了小偷的口袋。近日,上海浦东警方破获了这起特殊的盗窃案。今年2月以来,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陆续收到来自辖区内某科技公司的线索,称其为客户提供移动支付通道的业务中,营收数据出现了异常。刑侦支队收到线索后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研判侦查。 通过研判发现,出现数据异常的订单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这些订单的应用场景都是需要消费者通过扫描商户的收款二维码实现非接触式自助支付。很快,侦查员就将目光聚焦到了那一块小小的二维码上。 原本,按照正常的支付流程,消费者扫码支付后,除了一部分钱款将被作为移动支付公司的“服务费”扣除,其余都将作为营收进入商家账户,但眼下除了“服务费”却还有另一部分项目不明的钱款流向了陌生账户。难道是作为支付媒介的二维码出了问题? 通过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更深一步的调查后,警方发现系为商户提供支付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内部存在“内鬼”,其与外部团伙串联后将设备上的二维码篡改,让消费者扫码后进入含有恶意程序的支付通道,从而盗取商户营收。就这样,犯罪分子在消费者和商家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将公司和商户的部分营收通过“挖墙脚”的方式装进了自己口袋。截至案件告破,该团伙非法获利已高达22万元人民币。 在查明案件情况后,浦东警方立即对收款账户进行追踪,并会同相关属地派出所在广东、福建等地同步开展收网,开展跨省打击工作,先后抓获十余名犯罪嫌疑人。 目前,3名主要嫌疑人已因涉嫌盗窃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5名其他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余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使用二维码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方式时,为避免个人财产损失,请做好收付款双方信息确认核对工作,如有财产损失及时向警方求助。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