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骑行预设轨迹如下:居敬桥——坝桥——南渡广济桥——百梁桥——老洞桥——惠明桥(洞桥村)——古洞桥(翠山寺)——隐仙桥(横街村)——十三洞桥——高桥——上升永济桥——望春桥。(几处括号文字是便于同好者寻找导航点,其余可直接输入桥名)其中广济桥、百梁桥、高桥是国家级文物。 居敬桥原名龟(宁波方言“龟”音同“居”)径桥,古时龟鹤同春,也许此桥附近曾有大乌龟爬行经过,吉祥得很,故以之名桥。当今对乌龟多有不敬,遂改雅名“居敬桥”。 桥栏柱的雕刻各具特色,中间的一个石狮子最大。 朝阳斜射,桥顶一片光明,迈步登顶,走向光明。 坝桥处在柏树港入奉化东江口处,周边柏树成林,命名为“柏桥”;又因风潮导致咸水倒灌,村人建造的桥梁,最初为阻咸石坝(碶石)与通行兼利的平桥,故名“坝桥”。后又雅化为“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灞桥,还好,高德地图还是以“坝桥”标注。(桥名变迁查阅了一些资料) 这儿曾是1905年至1995年小火轮码头,“奉航一号”往来西坞宁波,当年有多热闹。 进入南渡广济桥窄巷,村落正在拆迁中,能搬的都空了。为找到拍摄点走入一间民房,连窗框全没了,遍地碎玻璃。看来不久,这片地上除了古桥,该干干净净了 百梁桥桥板下的粗大圆木紧密排列,这是许多年前初到此桥的印象。桥没变,周边环境大改。为保护古建,政府花了大钱,另外挖了一条大河,减轻汛期洪峰对百梁桥的冲击。 老洞桥的桥基挺震撼的,甚为粗壮,像一艘前尖后方的船立身在溪流中抵挡洪流的年年冲击,真可谓“中流砥柱”。 惠明桥桥型别致,两个等高的桥拱极具特色。尤其让我惊异的是桥岸一块《重建惠明桥记》石碑,石质一流,刻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明代),对抗了五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文字依然清晰可辨。 古洞桥是这次骑行唯一遇见有不少游客的景点了,附近似乎有咖啡店。这座桥是溪下水库兴建时拆迁后异地重建的,当年我第一次见它,从桥的一端往上,到顶发现下去是山崖,竟然走上了一段绝路,当时我只佩服重建的人天开的异想。好久没来了,这次发现山崖之下开了一条小路,至少桥可以走通了。 隐仙桥也是拆建而来,当年山涧的桥梁迎水面都削减了脑袋,以减少阻力,迎击洪流。桥的一端奉着一座小小的纯阳宫,八仙归隐之所? 十三洞桥,宁波平原最长的石梁桥,让我们想起曾经的广德湖 高桥最初被我认知的,是老宁波人讲大道,说金兵进犯宁波,西乡人用草席(滑子)铺地,让金兵人仰马翻,帮宋军迎来胜仗。当年初见它,确实感叹“实在是高”。现在高楼遍地,西塘河(浙东运河一段)上高桥、上升永济桥、望春桥都湮没其中,尤其后两座,被绿地包围,还不好找了。 桥下错落有致的拱券 这次寻访的多有十佳名桥 高桥之巅 上升永济桥的桥下有一段长廊,这次出游刚好暑热天,骑得浑身湿透,钻入绿荫蔽天的廊道,稍作休憩,实在是爽。 上升桥顶板中间石雕 望春桥上两棵树,那么多年(三十来年有了)也似乎不见壮大;又见到当年放在老房子墙根的这段桥栏,似乎也没多变化。只是周边的房子没了,已化为绿地,而我也快退休了。 逐一到访了十二座古桥,漫长的岁月中,先民的智慧成就了它们不朽的故事。随着今人对古桥保护意识的增强,在可以预计的将来,它们还将陪伴一代代子孙,去见证昔日的荣光。归程过芝兰桥,面对气势恢宏的现代建筑,我感慨当今的发展。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早就突破了各类自然限制,唯一的遗憾就是生命周期可能还不如木石构建的这些古老桥梁。人类习惯向前看,有时也得去向后看,敬畏之心也许让我们能走得更远。 |
[恭喜,此贴已于2025-10-03 19:40:20 在60年代 被 担风袖月@wechat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恭喜,此贴已于2025-10-04 08:38:17 在单休游走 被 松树绿叶 推荐,推荐理由:原创内容]
发表于 2025/10/03 18:06:49 来自 浙江丽水
骑行天下,探秘古镇古桥。 ![]() |
来自: 东论 iPhone客户端
发表于 2025/10/03 19:41:02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10/04 08:33:36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10/04 08:38:04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10/04 10:16:35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10/04 10:40:07 来自 浙江宁波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