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家人看了《志愿军:浴血和平》,这是陈凯歌导演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志愿军系列的最后一部。
三部志愿军的电影,都是在影院观看。震撼的影视效果,将抗美援朝残酷的战斗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但,实际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场,远比影片中展现的更加残酷。影片表现的十分克制,甚至可以说导演拍得很保守。
在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有原型,除了黄继光烈士这样家喻户晓的英雄外,其他一些英雄都做了一些艺术化处理。影片里,在铁轨内插入撬棒,双手紧握让疾驰呼啸而过的军列通过,你觉得夸张?不,真正的原型是顶着刺骨北风,趴在冰冷铁轨旁坚持了一个半小时,让18列军列安全通过。
*,下面就是原型的资料。
英雄姓名:史阜民
所属部队:铁道兵团第一师二团五连
发生时间: 1951年12月
发生地点:满蒲线(满浦线)33公里桥
事件背景: 铁路桥在敌机轰炸后抢修,最后一根钢轨因型号不同无法用标准螺丝连接,而18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已抵达,急需在黎明前通过,否则将暴露于敌机轰炸之下。
英雄壮举: 史阜民提出用活动螺丝扳手的尖端插入钢轨和鱼尾板的螺丝孔中,以身体作为"螺丝",全力抵住扳手,在剧烈的震动和严寒中坚持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确保了所有军列安全通过。
后续荣誉: 荣立一等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被授予"二级英雄"称号
我在看这段片段时,心潮起伏,为志愿军这种奉献精神感动,后来再去查找历史资料,心底涌现的唯一情绪就是致敬,感动。
从朝鲜战争开始,到志愿军入朝,我们都是被动防护。志愿军是为了守护祖国大好河山,是为了让后辈们安全的成长。他们做到了,他们牺牲自己做到了,这是怀着信仰去守护未来,这样的军队和战斗力注定是必胜的。就像影片最后快要停战的最后一分钟,志愿军欢呼是胜利了,成功守护了家园。联合国军也在欢呼,但他们欢呼的是战争结束,他们活下来了。
没有人喜欢战争,战争带来的伤害让多少家庭失去了丈夫,儿子,让多少家庭的亲人之间生离死别。志愿军三部曲,也将这点表现的可圈可点。李晓最后独自在家等待永远回不来的父亲,将孙醒和林月这些对她而言已经是家人的照片都放在一起,喃喃自语说着一家人都回来了的时候。和平她等到了,但她却失去了一切。看到这里时,泪水是真没止住。

再看残酷的战场,前一秒还在对你微笑的战友,一转身,可能就被一颗子弹带走了生命。很多战士还很年轻,黄继光就是年轻的战士,敌人的子弹打烂了他的身躯和心脏,但却打不烂他对祖国和家人牵挂的心,他在战场牺牲了,却活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里。

我们被先烈保护的太好了,他们深怕我们受到一点点伤害,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牺牲自己时,没有一丝丝犹豫。
影片中出现的美国军人中立区开枪,南韩特工行刑式开枪射杀我们战士,我们战士没有开枪还击,只为证明我们的谈判诚意。刚开始,我看的很憋屈,后来我懂了,我们开枪还击,就给了对方机会,在战场就可能会牺牲更多战士。
志愿军三部曲,建议去看,不是影片特效好,是我们需要记住这些不应忘却的人和历史。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世界并不是所有国家如中国般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感谢先辈和致敬先辈最好的方法就是记住他们,怀念他们。他们不光是一个个名字,更是如你我般活生生的生命。

推荐指数:⭐⭐⭐⭐⭐
推荐理由:可全家观看,历史不应被忘记,志愿军做出的奉献更不应该被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