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今天8时41分正式进入!草木渐染,风起微凉  [复制]

阅读[] 回复[4]

发表于 2025/10/08 14:26:36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寒露凝霜叶渐红

西风瑟瑟韵无穷

今天8时41分

我们进入“寒露”节气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徐丹/摄

微凉的清晨,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清冽的风一下钻入怀中。


空中传来“嘎嘎”的鸣叫,抬头望去,天蓝如洗,云絮疏落,成排的雁群划出一道弧线,从头顶掠过,消失在远山的轮廓里。


目送雁阵远去,才发现,一夜风过,落叶像是约好了似的,层层叠叠抖落在地,有枫叶的浓烈赤红,还有樟叶的深邃墨绿……没有半分“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反倒像铺了一块打翻调色盘的绒毯。


倒是院子角落的松柏,依旧挺立,枝叶稠密如伞,任风吹拂,透着点“遗世而独立”的沉静与洒脱。


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卷边黄叶,指尖触到那份脆生生的凉意才恍然:风添劲,雁赶路,叶带寒,原是寒露,悄悄到了。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竺仕宝/摄


通常来说,寒露来时,秋意已起。“树栖鸦,湿桂花,寒露百草枯”,冷飕飕的感觉从字里行间溢出,让人不由“惊秋晚”。


古人将寒露的物候描摹得细腻入微:“一候鸿雁来宾”,鸿雁从白露开始南迁,此时已接近尾声;“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天气渐寒,飞物化作潜物,看似荒诞,实则是对自然气候变化最朴素的感知;“三候菊有黄华”,草木多因阳气而开花,菊花却因阴气而盛开。


寒露的秋,不同于白露“天气转青高”的婉转,不同于秋分“雷收振怒声”的骤歇,而是带着一股干脆、利落的劲:白露、秋分费尽心思,耗费无数个“一夜凉一夜”都没能让人们彻底察觉时节更替,寒露却凭一场冷空气,几阵风雨,便将秋意铺展开来。


寒露的秋,悄悄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里。老话说“寒露脚不露”,露了一整个夏天的脚踝,到这时该好好裹进袜子里;老话还说“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即便白天阳光再好,早出晚归时也得备上一件薄外套。


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 水贵仙/摄


秋意渐浓,人心也容易被染上几分秋的思绪。


从春日的嫩芽破土,到夏日的枝繁叶茂,再到秋日的果实累累,万物拼尽全力生长、绽放、沉淀,可随着寒露的到来,仿佛所有的热闹都要暂歇,离别也成了这个时节的寻常风景。


但寒露的“离别”,从不是仓促的“再见”,而是为了更从容的“重逢”。


落叶,明知落下便是终结,却依旧把最绚烂的色彩留在最后,用热烈代替萧瑟,为大地留下一场惊艳的告别;


秋花,不与春日百花争艳,不与夏日荷莲比美,偏偏在寒秋里悄然绽放,即便少有人驻足欣赏,也依旧张扬地盛开,活出自己的姿态;


秋果,熟透后便从枝头落下,沉入泥土,化作养分,为来年的新芽积蓄力量。

原来,寒露带来的不是结束,而是沉淀与孕育。那些看似伤感的别离,不过是自然的循环往复,是为了迎接下一个春天的新生。每一次告别,都是新开始的序章。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5/10/09 08:13:06 来自 浙江宁波

    发表于 2025/10/09 09:56:25 来自 浙江宁波

    过几天又是高温

      发表于 2025/10/09 10:38:30 来自 浙江宁波

      夏天还没走呢

        发表于 2025/10/09 13:38:27 来自 浙江宁波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