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宁波武术界见闻录——韩莲亭  [复制]

阅读[] 回复[0]

发表于 2025/10/13 16:44:32 来自 浙江杭州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宁波素有尚武之风,许多在武林史上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拳种在这里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宁波南拳便是其中之一,我曾习武,也亲历或见闻过武术界一些旧事,兹把它们记录下来。

宁波南拳属于少林门系,“发端于战园,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宁波南拳发展到南宋初期,由于史浩八月十六来甬为其母祝寿并过中秋,在其老家东钱湖上举行龙舟竞渡欢度佳节,为吸引观众,请来南拳师在船上进行表演,此后其中一支南拳就演变成专在舟上表演的宁波传拳,宁波船承后来从甬地逐渐流传到杭嘉湖一带。才有了如今的杭州船拳和湖州船拳等拳种。
宁波南拳另一支,源于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据兴化府志》记载。其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该寺僧人在继承嵩山少林寺拳法精髓的同时,融合古代民同行伍武术精华,创立南少林寺学术。晚清时,林泉院寺僧天然大和尚云游浙江,传艺于宁波镇海守备谢阿逊(又名谢谒生),谢传拳于徐文虎(又名徐文甫)。
民国时,徐文虎又传于徐世芳,毛元坤、胡信甫等人。这三位一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还在授拳,徐世万有弟子俞金祥。俞金祥传拳于袁树伟、章鸣波等人。毛元坤的弟子,有楼文淼、陆荣根、孙宗英、杨吉明等人、胡信由的弟子,有钱定兴、王金云、赵小康、励文杰、王金财(毛银)、林国梁、费华胜等人。所传之拳有醉拳,醉八仙拳、大红拳、小红拳等。

1957年6月30日,宁波市武术协会在天封寺大殿边的三间偏殿成立,宁波市第二百货商店工作的陈仁镐先生任第一任主席,陈志远、李鑫任副主席,刘沛雄医生为协会秘书长,毛元坤、徐世芳等人为教练。
陈仁镐(1914-2000),新中国成立前曾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习拳,任宁波市武协主席以来的36年间,为宁波武术事业作出了大贡献。他亲自在宁波中山公园传授少林拳、功力拳、谭腿等精武会拳种,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如徐亮善、钟华莲、叶由芳、倪成良、林金根等武术名家。
毛元坤,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为青年会头子,新中国成立后被遣送回宁波原籍,戴上坏分子帽子,在环卫处拉粪车,接受监督劳动。20世纪50年代末,因宁波市体委要组团上京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而市内仅有毛元坤会醉拳。因此,市体委特地打报告申请摘去毛元坤坏分子帽子,派他上京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这次全国武术比赛,毛元坤不但为宁波市代表团获得奖牌,而且在北京一个月里为上级各部门领导表演醉拳100余次。赢得各方的赞誉。回到宁波以后,他就在天封塔下市武术协会处授拳。
胡信甫,原住宁波濠河街,曾做过搬运工人。因此,大沙泥街与灵桥路交界处都神殿内的灵桥搬运队有其许多徒弟,除授徒习武外,他还会看跌打损伤,所以晚年颇不寂寞,家中来的人不少,非常热闹。
陈志远(1895-1964),原籍温州平阳,幼时因习武而耗尽家财,后入南少林寺继续练武。20岁左右出道,即以保镖为业闯荡江湖近十年,在大江南北未遇故手.29岁时,他路过杭城。一早,即信步走到柳浪闻莺,见有人正在练太极推手,当时太极拳尚属于新公之于的拳种,陈先生此前从未见过,因此站在一旁观看。原来在此传授太极拳的正是杨澄甫先生大弟子田兆麟。当田先生推手暂停,陈志远就走上去,两个人互通姓名后,他就问田先生:“大哥,您刚才与人在干什么?”田先生答道:“我们这叫太极推手,也就是两个人在比试拳艺。”陈先生惊讶地说:“什么?这种东四也叫拳?我是否可以向大哥您请教?”拳家的“请教”,在当时含有“踢场子”(有意捣乱)的意思,但用先生微笑着答应:“好吧,我陪您玩几手。”
于是,陈先生卸去外衣,露出紧身拳衫,下场亮了一个架势说:“请!”田先生仍是一身长衫,随便一说:“您先请。”陈先生毫不客气,纵身上前当胸就是一拳。说时迟那时快,当拳将至胸前时,田先生合胸拔背,向右一侧身,陈先生的拳已落空,手前却被田先生轻轻一捋,人就向前跌了出去。陈先生人刚一沾地,单掌五指一撑,人已翻身腾空,随如用腿向田先生裆部踢去。这时田先生早已回转身子,一个搂膝拗步将袭来的致命一起用横劲击出,陈先生凌空遇袭,人已不及收势,逐被田先生再次击倒,仰面跌在地上。陈先生连跌两次,输得心服口服,爬起身,即双膝跪地,要拜田先生为师,当时田先生只有36岁,即扶起陈先生说:“我与你年龄相仿,你的硬家功夫造诣已经很深,只是你从未见过太极拳,所谓拳打不识,才被我占了先。我看我们还是互换金兰帖吧。”于是两个人义结金兰,除先生称田先生为大哥。


第二天,陈志远再赴田先生家中,雇人随其后搬来从钱庄里取出来的几箱银圆,拜见田大哥后,将银圆一箱箱地倒在大厅中的大理石圆桌而上,直至溢出来,说是作为兄弟的见面礼。从此,他住在田先生家中,跟着田先生在家中练功房里又苦练了三年太极拳,尽得田先生真传之后,重新出来闯荡江湖。
20世纪50年代初,在延庆寺监院象宏法师的盛情邀请下,他来甬授拳。一到宁波,当时延庆寺内最擅长拳术的四大高手方丈诚一、监院象宏及白光、诚香法师,齐请陈先生指点拳法。四个人分四角站定,同时向陈先生出拳。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然而陈先生却在其中躲闪腾挪,游刃有余,瞬时四人都被陈先生一一击倒在地。陈先生凭此一战,在甬城武术界闯出了自己的威望。
现在宁波市的一些太极拳师,如陈明星、蔡天彪(市武协原主席)、王辉、钱定兴、吴广兴、张启安、邵海昌、葛文定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但是陈先生教授太极拳之前,曾去信询问田先生,说是“田大哥,我现在要将您教我的太极拳传授出去,您看如何?”很快,田先生回了一封信,说是“你如果生活上有困难,我可以寄钱给你,但这套太极拳不要给我传出去”(此信后曾被其一金姓弟子见到)。因此,陈先生就在宁波教授健身太极拳。但他喜欢喝酒,而且每喝必醉。那些徒弟就会买些熟食、烧酒,陪其喝酒。陈先生喝得醉醺醺时,就会讲:来来来,我同你摸几手(即太极推手)。稍盘几下,他就会使出真功夫,把徒弟一下子打得腾空飞出,或是伤筋动骨,受伤而罢。那些大徒弟们就是在这种艰难之中偷得几式真传。
后来,陈先生有段时间住在宁波大弟子陈明星家中。明星哥忠厚老实,陈先生很喜欢。有一次闲谈,陈先生说:“明星,你晓得先生的功夫到底有多少?”明星哥老实回答:“先生,您的功夫到底有多大,我怎么知道?你愿意教我多少,我就学多少。”陈先生听后也不回答。又过了几天,陈先生对明星哥说:“明星,如今回到温州去的象宏,他得到了我三成功夫,而你只得到了我的十分之一。”据说,象宏后也在温州授拳,有“小陈志远”之称。
20世纪50年代末,我跟陈仁镐老师学谭腿、功力拳等少林拳。1961年底,在市中山公园见到陈志远先生在教授太极拳,就拜其为师,转学太极。先生初看其貌不扬,天冷时常裹一件破棉袄,腰中捆一根草绳,手拿一根杉树棍,走起路来慢慢的,完全不像是一位武师。但细观之下,就能发现先生的十指很有特色,每指第一节都如蛇头似的,比第二、三节要粗大得多,而且其四指平齐,击人时五指齐出。俗语“一指、二掌、三拳”,先生击人使指如剑如棍如枪,所以每击必伤人。我初时从师兄邵海昌、严先生等人学拳,至1963后,入延庆寺跟随明星哥在大雄宝殿前庭练拳。此时先生也经常到延庆寺来,来时就常点拨我几下拳架。所以我的太极拳,主要还是明星哥所传。明星哥的引劲极大。有一次我同他推手,他横劲一按,趁我一顶,顺势一引,我双脚离地,向外飞了出去。
钱定兴,宁波本地人,搬运工人出身,两三百斤的货物,一个人可以扛着走跳板,放到卡车上去。他原来跟胡信甫学过醉八仙拳。20世纪50年代末,我在中山公园学拳时,经常见到他在九曲亭的第一凉亭内练醉八仙。60年代初,他跟从陈先生学太极拳。刚见面,先生将两个手指放在他的肩上。他顿时七冲八跌,站立不稳,就这样服服帖帖地拜先生为师。因为他体质很适宜练拳,据其五弟钱正芳说,先生晚年将一身本领都传授给他,但告诫他在宁波的名气绝不可盖过师兄陈明星。
钱正芳,因为在家排行第五,所以外界都称他小阿五或阿五。最初,他从其兄定兴哥练太极拳。“文革”后期,由燕青门卢俊达的嫡传弟子沈伟根引荐,在上海拜朱桂庭先生为师,学练五行十二形形意拳。因为朱老师与卢老师为师兄弟关系,他又是杨澄甫先生五虎上将之一、入室弟子,所以钱正芳的太极拳也得到了他的亲授。后来阿五与朱老师的关门弟子金小荪相交甚厚,其所习形意拳,通过与金小荪的不断交流,拳艺也不断提高,已达上乘。
朱润身,又称朱翻译,宁波镇海人。新中国成立前,为宁波国术馆教习。新中国成立后,因曾做过日本人的翻译,成分不好,所以受到管制,家住市江北岸。“文革”时,就有人跟他练武。如江北汪自义、马元平、红高及华侨饭店楼文淼师傅等人。20世纪60年代末,明星哥之弟陈明华,从阿淼师傅处学过他从朱翻译那儿学来的太极大捋。这之后,我们才跟着都学会了大捋。
陈香甫,鄞县人。新中国成立初也曾在宁波中山公园内教授傅派杨式太极拳。他在拳论、拳理上很有研究。笔者曾从他外甥吴祈正处借阅到陈微明所著的杨式《刀枪拳剑全谱》四册详阅,而他的弟子中就有其外甥吴祈贤、吴祈正兄弟俩。20世纪60年代末,笔者在效实中学操场内练拳时,陈香甫老师在吴祈正陪同下,来效实操场内指导拳艺。70年代后,陈香甫老师去其上海女儿家定居。据吴祈正说,陈老师在上海人民公园授拳,很有名气。
沈寿,年轻时在上海工作,跟从傅从文老师学过太极拳。因曾在上海“精武会”习武,很有力气,有“小力士”之外号。后赴新疆,在银行工作。一次山洪暴发,他为抢救银行财产,被急流冲去,头部重伤,脑壳破裂,伤好后病退回甬。20世纪70年代初,他每天到市中山公园锻炼。他的拳架很规范,只是伤后体弱,推手无劲。他人很热心,常常免费教人太极拳。后由他牵头,创立了宁波市永年拳社,为第一任社长,并编纂有几本太极拳的专著问世。

除了人才辈出的宁波南拳及太极拳师,曾风靡于浙东地区、后隐匿于奉化山乡间秘传的浙东内家拳也是宁波一大代表性的本土拳种。浙东内家拳现任掌门为奉化溪口剡源人夏宝峰。此不赘述。
链接:中国宁波网讯2013年11月23日上午,武术家陈仁镐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月湖石浦酒店举行,来自宁波市武术协会及下属分会、各县(市)区武术协会、陈仁镐先生家属代表、学生代表和市体育总会有关人士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陈仁镐先生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庄市一个商人家庭,17岁时到上海做学徒,从事面纱生意。1931年其父送他到上海精武会跟随霍元甲先生的门徒习武,经2年时间勤学苦练,陈仁镐精通精武门各种套路,以精武会永久会员名义毕业。此后,他在上海一边经商一边练武。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回到宁波经商。宁波解放后,陈仁镐进入宁波第二百货商店工作至60岁退休。1957年6月30日宁波市武术协会成立,陈仁镐任协会第一任主席,并连任4届至1993年5月;此后他任第5届至第8届武协名誉主席。陈仁镐在90岁高龄依然坚持武术锻炼,并带徒习武,至95岁过世。陈仁镐一生举办了130多期武术培训班,培训学员10多万人,扶持武术协会发展,为宁波武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70多年习武生涯中,陈仁镐获得了第5届“全国健康老人”称号,并晋升武术八段,是宁波迄今为止最高的武术段位。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