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11”购物促销即将提前开启 接下来一段时间 会是虚假购物诈骗的高发期 宁波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 发出提醒: 广大市民切莫贪图小便宜 “捡漏心理” 是此类诈骗案件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 前不久 鄞州警方就接到了这样一起报警: “验证码”秒变“付款码” 8分钟被骗近4000元! 骗子通过话术忽悠受害者 10月4日下午,小李(化名)在某社交平台上刷到一家商铺。销售商品中,作为国庆中秋假期“福利”的“一日体验卡”令其很心动,想着自己算是捡到“漏”了。 小李当即下单付款,谁料“客服”以“验证账户ID”为由,要求他提供自己的账户信息。小李照做后,“客服”又声称需要“兑换验证码”来完成体验卡的兑换。一系列操作后,小李却收到扣款提醒。“客服”解释是由于系统故障导致的“自动扣款”,可以为他办理“退款”…… 就这样,小李的账户在短短8分钟内,竟被对方通过苹果ID绑定的微信免密支付,转走近4000元!意识到被骗后,小李立即停止“退款程序”,并前往首南派出所报警。 江北区反诈中心也通报了类似案件。日前,有男子报警称他在上网时,看到有人打着促销的噱头在售卖无人机。他以为自己捡到了“漏”,谁料加好友后,对方要求他通过某平台进行交易。 于是他点开了对方发来的交易链接,随后通过支付宝分两次进行转账,结果对方收到钱没多久就注销了商铺。男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损失1700多元。 骗子引诱受害人跳至外部链接支付。图片由AI生成 反诈民警还提醒,如今狡猾的骗子知道过于低价的商品容易惹人怀疑,因而主打“高性价比”的口号。 “骗子借着节日大促销、优惠的噱头,推出‘高性价比’的商品,进行‘广撒网’。等有人上钩后,就会将对方骗至非官方平台进行‘交易’。”市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虚假购物诈骗常呈“节日性特征”,虽然每起案件涉案金额相对较小,但总体数量不少。 最近也有新的诈骗手段出现,值得广大市民高度重视:近年来“直播销售”的概念很火,但因准入门槛较低,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有不法分子混迹其中,用话术诱导受害人购买难以鉴定价值的商品,如收藏品等,以“打擦边球”的形式行骗。 “虚假购物诈骗有些时候与售假较难区分。”反诈民警说,镇海警方就接到过这样的报警,老人喜好书画并且常在社交媒体上“晒图”。有心人盯上了他,一番“恭维”后诱之以利。受害人购买多个藏品,却迟迟等不到回购、拍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并报警。 所有购物交易一定要在正规平台完成。“卖家”发来的链接要慎点,尤其是要求绕开官方平台进行交易的,更要警惕。 另外,在直播间购物要保持理性,千万别被人带了节奏。对不熟悉的高价值物品,更要慎之又慎。 |

{{item.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