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Alternate Text

发私信

关闭
  • anyway2516
  •  
发表新帖
回复本帖
1 到第

汾水之滨,又见山西  [复制]

阅读[] 回复[1]

发表于 2025/11/19 14:02:24 来自 浙江宁波

楼主

分享到: qq sina

汾水之滨,又见山西——Nov11-13 秋假太原(太博,晋博)-霍州(霍州署)-洪洞(广胜寺)-临汾(临博,大云寺,古城遗址)-运城(运博)纪行。

临汾这个城市是由临+汾(江河水系名)二字构成,国内这种构字组合的依水而建的城市非常多:云南临沧(澜沧江),临湘(湘江),邯郸下辖的临漳(漳水),聊城临清(清河,做轴承行业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县的),吉林的临江(鸭绿江),临沂(沂水),甘肃临夏(大夏河),如果你能信口再说出3个,那智商肯定上120了。

霍州市这个地名由姓氏构成,国内也不乏这样组合的城市:这次去的运城下辖有个夏县(司马光老家),石家庄下辖的赵县(赵州桥所在地,产梨),菏泽曹县(国内最大的木制棺材出口基地),保定易县(清西陵所在地)等,如果你还能接着再说出3个,那智商150妥妥的了。

自从9月底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之后,这次趁着秋假晋中南再走一圈。太原博物馆跟山西青铜博物馆是毗连在一起的,所以二者可以一起观摩。太原博物馆是我走过的数百个博物馆中,跟成都博物馆,西安博物馆一样,都是做的很好的省会城市博物馆的那一档,内容非常翔实。

太博里各种造型的青铜器是琳琅满目,种类跟陕西跟河南比,不遑多让,但是跟陕晋比,青铜器的造型都小了点,没有诸如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这种大家伙,这个可能跟山西属于古代晋地(主要是晋国、韩赵魏前身的中原边缘地带),属于边缘地带,大部分墓葬是中小贵族墓,出土器物偏小型,日常礼器或随葬品为主。不像河南、陕西部分博物馆藏品来自殷墟、安阳、洛阳等王室贵族墓,王室墓等级高。
博物馆里有个青铜器貘尊,这个倒非常稀奇,是从未见过的青铜器动物造型,晋地以前也有貘这种热带动物吗?国博倒有一个陕西出土的西汉的青铜犀尊,说明陕西以前是有犀牛这种热带动物的,那晋地有貘可能也不稀奇了。

太原也是北齐高欢和唐朝李渊的龙兴之地,他们当初就是在太原发兵起家的。虽北齐后来定都邺城(现在的邯郸临漳县),但是政治中心仍旧在晋阳(太原)。临漳有个小而美的邺城考古博物馆,有着比较详尽的东魏,北齐历史介绍和不同风格的佛像展出。另外,邺城临近的磁县的北朝考古博物馆,同样也是一颗位于小县城里的珍珠,比很多地级市的博物馆都要精彩很多。
在太原博物馆,还看到山西最后一任巡抚陆钟琦的简单介绍,此君也是矮大紧高晓松曾外祖父(外婆的父亲),比较悲催的是任职才20多天,就在辛亥革命中被杀。

多年前来晋博,残存的记忆只有那只晋候鸟尊了,跟豫博陕博比,还是稍微差了点,但我还是可以把它列为第一档的。山西古称三晋(福建八闽,陕西三秦,广西八桂),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故谓之三晋。晋博非常翔实的展示了晋国历史,还有西周,春秋和战国那段历史。但是也有跟其他博物馆的一个通病:自己最辉煌的那段历史大写特写,其他部分略过。晋博,我问你:明清时候你的历史呢?都一笔掠过了
山西地形四面环山:北部的恒山和五台山,西边的吕梁山,东边的太行山,南部的中条山和王屋山,中间小块平原,这种易守难攻的地形,让山西百年来也没有遭受特别大的自然灾害和战争。辛亥革命后到解放前,阎锡山盘踞统领山西30多年,兴办教育和实业,人民安居乐业,阎氏也深得人心。

虞弘石椁是晋博的一大特色文物了,这个介绍我在新疆轮台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也看到过,虞弘是西域胡人粟特人,看到这个石椁,会很容易想起在西安博物馆看到过的史君石椁,那个石椁上面的文字也是粟特文,粟特人分布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粟特州就是今天的塔吉克斯坦五大行政州之一)和吉尔吉斯斯坦,都城在现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他们善于经商,相对有钱,沿着丝绸之路到中原来做生意,所以看来那个时候的粟特人贵族或者官员死后都喜欢这种规制的石椁。跟胡人中的匈奴,大月氏等这种糙汉民族比起来(估计丧葬方式是马革裹尸这种),那是精致和先进很多了。

另外,晋博还普及了非常多的关于元曲的知识,山西各个县城的下面乡村都有自己的建造精美的戏台,元曲四大家其中3个是山西人,另外一个马致远好像是北京一带的,跟山西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无怪乎元曲在山西大力发展。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蒲州梆子也跟元曲有着不小的关系。

汾河之畔,远古足迹,丁村走出,最早中国,陶寺奠定。临汾博物馆的陶寺文物诸如观象台、龙图腾、文字系统等,展现了中国最早的文明雏形,临汾街头,“最早中国”的宣传遍地都是。陶寺出土的陶罐等各种彩绘非常精美(还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纹理非常精致,但是令人比较好奇的是,同为新时期时代差不多年份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罐就相对粗糙很多。

临汾博物馆还有一个黄河铁牛,姑且称为小铁牛吧,用于抑制水患,跟用于治理黄河水患的蒲州渡黄河大铁牛比,那是无论从造型(临汾铁牛75公斤,运城黄河铁牛30吨)还是精美程度,远远不能比拟的。另外,75公斤的铁卧牛,怎么抑制水患,更多的是“永镇水怪”的象征意义了。这个铁卧牛也是现在临汾“卧牛城”的来源。

原本最后一天去隰县小西天看悬塑,但是运城博物馆的诱惑更大,于是从临汾直下运城。在运城博物馆可以看到很多的墓志铭,其中一款明代进士朱汝梅墓碑这样写道:先考朱公汝梅德配孺人x氏x氏之墓,哈,这个跟我周末爬山,在山脚经常见到的村民墓地的墓碑书写格式不是一样的吗?原来墓碑这种书写格式从明代开始就有了,而且士庶同用,南北同款。只不过现在女性地位高了,墓碑在女性姓氏后面加个名了。
运城博物馆还有一个特点:土木华章展厅把十余处国保古建筑的模型也搬进了博物馆:广仁王庙大殿,万荣稷王庙,万东东岳庙的飞云楼,永济的鹳雀楼等。运城也是中国国保单位最多的城市,下面的每个县城都有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

洪洞的广胜寺也是此行的一个亮点,广胜寺为人熟知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飞虹塔-- 86版《西游记》“扫塔辨奇冤“中那座金光闪闪的宝塔。飞虹塔高达47.31米,共有13层,全身镶嵌着七彩琉璃,每一层的每一面雕塑都独一无二,让人目不暇接。广胜寺是跟祭祀求雨水利有关的一座寺庙,水神庙的元朝壁画也是三大国宝之一,水神庙的住祭祀神明应王就是水神,壁画中也描绘了很多祈雨求雨的场景。下寺的前佛殿看到一尊脸上带着酒窝的弥勒佛,这样造型的弥勒佛倒是少见,给庄重的场所增添了一丝轻松。

在山西的那几天,各种面食轮番上阵:大同刀削面,平遥的莜面栲栳栳,平陆油泼面,浮山拨面,还有抿节,饸饹面之类的,倒也不觉得腻。北方很多面食还有很奇怪的称谓:在兰州看到过炮仗面,在西宁更是看见过一种名叫“狗浇尿”的当地特有面食。
周末爬山,是了解我们这个城市的山川河流地貌和历史人文风俗,出游,则是深度探寻历史本源和探究我们国家的地理风貌。历史和地理,从来不是熟记几个名词,看所谓的几个“镇馆之宝”,弄清背后的来龙去脉,则会更有趣味和借鉴意义。

Alternate Text

-关注 -粉丝

积分:
0
经验:
0

发私信 关注TA

  • {{item.title}}
    {{item.cataName}} {{item.user}} 更新于 {{item.createtime}}

发表于 2025/11/20 14:07:11 来自 浙江宁波

你是老师吗?还有秋假
    1 到第

    精彩推荐

    • {{reversedTitle(item)}}

      {{item.Summary}}

      {{item.Author}} 广告
      {{item.ReplyCount}} {{item.ViewCount}}

    使用 高级回复(可批量传图)

    快速回复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